□晚报记者 马治卫
人大代表位永奇说,农村有大量的秸秆等饲草资源,农民也有养殖的习惯,但是由于农民养殖规模太小、技术水平不高,养殖效益有的不是很理想。每年麦收和秋收过后,如何处理秸秆,成为困扰群众和政府的一个难题。其实,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因地制宜建立起“绿色循环经济链”,完全可以使秸秆变废为宝。
位永奇介绍说,他是商水县魏集镇许寨村党支部书记。目前,他带领乡亲依托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在魏集镇成立了许寨牧业发展公司,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建起了奶牛场。养殖户只要把奶牛托管在“托牛所”饲养,防疫费、卫生费、看护费、消毒费全免,奶牛所需的精、粗饲料由“托牛所”以成本价供应,费用从售奶款中扣除,群众从养牛中得到了实惠,很快在家门口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养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养牛业发展起来以后,奶牛每天排出大量的牛粪,村里又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这下子,牛粪也成了“宝”,可以卖到每公斤0.4元。如今,许寨村已建成双孢菇立体大棚152座。由于有大量的菌渣和牛粪做肥料,村里的农田大多不用工业化肥,生产的无公害双孢菇颇受市场青睐,产品远销到韩国。现在,许寨村已经形成了“作物种植——秸秆养牛——双孢菇栽培——菌渣还田——作物种植”的循环模式,初步实现了将生产废弃物用干榨尽、循环利用。 因此,利用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因地制宜建立“循环经济”,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