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文人们仰慕苏轼的才情、老百姓笑谈东坡趣事、书法家临摹“苏体”、哲学家参悟他的入世之道、甚至厨子、裁缝都在争抢谁是“东坡肘子”和“东坡帽”的正宗传人……苏轼如果泉下有知,当欣慰矣。
在文化名人忙着作秀,政治名人忙着捞钱的今天,像苏轼一样惊才绝艳而又两袖清风的知识型高官实在是太罕见了。越是这样,我们就越是期待看到一个血肉丰满的真官吏、一个豁达乐观的有情人。
《苏东坡和他的大宋王朝》一书,用长篇小说的形式讲述了苏东坡绚丽而又坎坷的一生。作者徐棻是著名编剧,花了17年的时间反复酝酿,才将这部50万字的长篇小说定稿,个中甘苦,自然不足为外人道。
之前已有不少苏东坡的传记,包括多年前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但融入了当代人文精神的作品,恐怕只有《苏东坡和他的大宋王朝》。本书从苏轼出川进京赶考开篇,到病逝常州结束,以他对“变法”的态度贯穿全书。通过徐棻深入浅出的文字,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苏轼一个人竟然引起了大宋朝五位皇帝三位太后众多皇族的关注,惊动了王安石、司马光、章惇、王珪、蔡京、高俅等众多当时常委级别的高官的神经,牵引着王弗、王闰之、王朝云等温婉女子们前赴后继的情怀。
书中没有着力颂扬或者谴责的对象,戏剧冲突十足,还能收放自如,尤其是没有把苏轼当成单纯的文学家或者政治家来描写,就为本书增加了足够的厚度。徐女士用她积淀一甲子的戏剧功力将这部小说中涉及到的主角配角们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全书站在后世人、旁观者的高度全景式再现了北宋中期宋仁宗到宋徽宗五代帝王70年时间的风云变幻。苏轼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隆重登场而又悲怆谢幕的,其间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的宦海沉浮,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个人在社会变革面前的渺小和无奈。天才如苏轼、睿智如苏轼、勤政如苏轼竟也逃不脱命运的波折。
“身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问吾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短短四句诗,24个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一代才子只能安慰自己做到“修身齐家”已经不错了。他的政敌以为不断地贬官、不断地向南方的荒蛮之地驱逐苏轼就能让他生不如死。可是他们错了,苏轼的豁达远远超出了政敌的想象,他是“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乞儿”的人,早就练到了“四海可以为家”、“心安即是归处”的境界。
在书中,笔记小说上一鳞半爪关于苏东坡的记载都有了前因后果,更为难得的是不少冰冷史实,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下变成了跳跃灵动的温情故事,令人一读再读,难以释卷。了解历史,感悟人生。这本书,正是引领读者进入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境界的法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