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周口文化 连载
 
 
 
2012年6月2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侯宝林义助王朋
张新安

  1970年2月,被打成反动曲艺权威的侯宝林,随中央广播说唱团来到淮阳县曹河乡“五七干校”接受批判和劳动改造,直到1972年6月返回北京。蒙难的大师在干校整整呆26个月。其间,他听说了周口有个说相声的王朋和关于王朋的一些趣闻。当然,在那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岁月里,也仅仅是知道而已。

  王朋艺名王松朋,1897年出生于山东省滕县卢桥村。他大高个,赤红脸,浓眉大眼盘儿尖。他3岁丧母,4岁亡父,幸被唱大鼓书的民间艺人卜端品夫妇收养,才逃脱夭亡的厄运。年龄稍大,卜端品便教王朋唱曲,师徒走街串巷,逛会赶集,或卖艺,或乞讨,赤贫如洗,颠沛流离。然屋漏更遭连夜雨,船危又遇打头风。王朋十三四岁,卜端品夫妇相继过世,王朋尽弟子之礼,埋葬了师傅师母,从此孤苦伶仃,浪迹天涯,靠打莲花落挨户乞讨为生。一天,他听人讲大城市混饭容易,便扒货车,辗转来到济南、天津。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1913年,穷途潦倒,在社会最底层和饥饿的死亡线上苦力挣扎的王朋,在“三不管”地界,幸遇相声艺人刘月樵。唱戏的拿掸子,这刘月樵可不是凡人,他乃相声第三代传人高闻元的高足弟子。高闻元师从沈春和,沈春和是相声一代始祖张三禄的三个弟子之一。从张三禄算起,刘月樵应属第四代正宗传人。了解了王朋令人心酸的苦难身世后,刘月樵顿生同情之心,观王朋年及弱冠,天赋聪明,口齿伶俐,且脑瓜反应快,是块说相声的料,于是使慧眼识珠,将王朋收到门下,取艺名王松朋,因材施教,从学“单春”入手,心传口授,对王朋进行刻意培养。经过三四年的刻苦努力,目不识丁的王朋废寝忘食,靠强记死背,硬是学会了200多个“活”。

  1918年,21岁的王朋随师傅南下,闯周口码头,像一股清新的风,把相声艺术带到了周口。周口地处南北要冲,水陆码头。那些南来北往的走卒贩夫,推车的、担担的、咕噜锅哩卖蒜的,商铺伙计、码头苦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市井百姓,喜闻乐见相声这门运用“稀溜纲”语言,一听就令人“咧瓢”的“撂地”艺术,王朋很快在周口打响并立定了脚跟。

  风高万丈红尘里,偏有闲人听相声。田园、新渡口、花土地庙、油坊街、河北岸“后地”一带的路边空地儿,王朋装一幅“败”相,右手执两片大竹板,左手执五片小竹板;大竹板打板,小竹板打眼。噼里啪啦一阵疾风骤雨般的莲花落,大板如炸雷闪电,小板似潺潺流水,打不到三巡,听众立马“火年儿”。《酒迷》、《戏迷》、《贼偷贼》、《偷礼帽》、《偷皮鞋》、《圆梦》,王朋在哪儿“使活”,他就能把欢声笑语带到哪儿,发托卖像,皆能传神。抖出去的包袱,响得多,不闷活,给周口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谈资。

  新中国成立后,年届五旬的王朋定居周口,并于1957年加入周口曲艺团,由陈聚奎捧哏,仍干他的老本行。“文革”开始,周口曲艺团被砍掉,年近古稀的王朋被打成散布封、资、修的“黑线人物”,遣散到火化场看大门。

  1986年9月的一天上午,在焦作、开封一带巡回演出的侯宝林,特意转道周口,带着礼品拜访已在福利院安度晚年的王朋。笔者时在地区民政局负责宣传工作,闻讯后分别采访了时任院长朱惠珍和当事人王朋先生。据二人回顾,那次“侯、王会”,是颇具戏剧性的。是日,晴空万里,秋色宜人。有两位举止文雅,衣着得体的外地人,轻车简从,不速而至,来到偏僻的周口市福利院。二人中一位年近古稀,另一位看上去年轻些,但估摸也已过花甲之年。见到迎上来的朱惠珍,年长者操着地道的京腔,主动自报家门道:“看着我有点儿面熟吧?我就是说相声、电视里不断出来、逗大家乐的侯宝林!”不愧为语言大师,三言两语,家常、凝练、幽默。

  落座、敬上香茶后,没等询问,侯宝林便开门见山,直接了当地向朱惠珍道明来意说:“听说你们这儿,有位说相声的老艺人,名叫王朋。我们这次来,就是专门来拜访他的……”

  明白侯宝林的来意后,朱惠珍心中不免有些担心,她了解王朋的脾气,担心他让侯宝林吃闭门羹。她礼貌的首先把王朋的情况,扼要地向侯宝林二人作了介绍,然后去到王朋住室,翻箱倒柜,先找出一件虽然皱巴巴却也干净的中山装,劝王朋赶紧换上。然后告诉他,侯宝林带着礼品,登门来拜访他了。时年已89岁高龄的王朋听后精神一振,出人意料的爽快,欣然同意会客。

  当王朋步履蹒跚地出现在侯宝林面前时,侯宝林马上起身相迎。俗话说,和尚不亲帽子亲。两位老人像久别的亲人一样,热情地握手互致问候后,落座叙谈。侯宝林首先十分感兴趣地询问了王朋的籍贯、岁数及从艺经历。当他得知王朋是“松”字派时,马上恭敬地改称王朋“王老先生”。这是因为,侯宝林拜朱阔泉为师,朱阔泉的师傅是焦德海,焦德海的师傅是徐长福,徐长福的师傅是朱绍文,即天桥相声名家“穷不怕”。

  “穷不怕”是承前启后的相声名家。清同治、光绪年间,他往来于北京各热闹街市,以白沙撒字博人赏识,说学逗唱,或模仿人物信口歌唱,极为相似。尤善“现挂”,说、唱多无角本,或讥或嬉,皆中时弊。这位对近代相声发展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与王朋的师太爷沈春和,是同门师兄弟,都是张三禄的弟子。辈序清楚,王朋与朱阔泉同辈。因此,侯宝林礼貌有加地尊称王朋“王老先生”,既符合“团门”行规,又充分表现出大师屈尊敬长的谦虚胸怀。

  三句话不离本行。两位都饱尝过饿肚子混江湖滋味的老人,谈着谈着,便不知不觉地把话题扯到了相声上。二人不拘形式,谈笑风生,时而对相声界前辈们的逸闻趣事进行追忆,时而对一些传统相声段子进行探讨、切磋。王朋一反孤傲之常态,尽其所知,有问必答,交谈甚为投机。转眼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时已过午,朱惠珍忙张罗招待事宜,被侯宝林婉言谢绝。临别时,侯宝林把自己的一帧墨宝,四尺整纸的“寿”字,赠给王朋留念。临别照相时,侯宝林谦虚地把王朋让至上首。照完相,他像有什么心事似的,默默地掏遍了自己的几个衣兜,摸出几张纸币,大概是嫌少,又转身向胡仲仁伸手索钱,凑足100元整数,亲切地塞到王朋手中说:“我来的时候没有准备,这点钱略表心意,你收下做件衣裳吧!”

  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钱虽不算多,但在当时可是一个普通职员近两个月的工资。笔者曾就侯宝林赠款一事,询问王朋作何感想?

  岂料老先生面无表情,不冷不热、出人意料地答:

  “他该!”

  “怎么该呢?”

  “我给他的有玩艺儿……”

  流光如箭。立谈之间,已到年底。11月20日,侯宝林用安徽省芜湖市铁山宾馆的信笺,给王朋修书一封:

  王朋同志:你好?

  现随信寄去相片叁张,计你一张、所长一张,尚有老楚(应为胡)一张,请设法转交为盼!并祝身体安康!并祝夫人安康!代问所长好!代问老楚好!     

  尽管远在京城,位居庙堂,但从那次“侯、王会”之后,侯宝林更是一直把王朋挂在心上。翌年5月6日,他在百忙中利用出差的时间,再次致函,表达对王朋的关切之情:

  福利院院长同志:你好?

  去年9月份,我和老楚去看望王朋并送他100元,于11月份又将我们合影的相片寄去,这次因事来河南,但不能亲去周口再次看望你们,很觉遗憾,望你们原谅!

  你院王朋夫妇近来可好?身体如何?望你见信后请来一回信,将王朋近况告诉我,我很惦记他们。

  回信地址请写西安市演出公司转交侯宝林即可。我于本月12日到达西安,呆两天,希望你不要错过日期为好。

  祝你工作顺利!并问王朋夫妇好!祝他们身体健康!

  后来,侯宝林还从北京给王朋邮过150元钱。并委托高足弟子马季,赴周口探望过王朋。如今,三人均已作古。但大师以仁爱之心周济一位素昧平生的民间艺人的善举,却感人至深,令人赞佩,20多年来,一直被周口人民街谈巷议,传为佳话。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 广告
   第03版:周口涌动项目潮
   第04版:聚焦城区综合治理
   第05版:国内深读
   第06版:国内综览
   第07版:国际综览
   第08版:国际深读
   第09版:文娱新闻
   第10版:文娱新闻
   第11版:体育新闻
   第12版:财经
   第13版:周口文化 连载
   第14版:艺苑 广告
   第15版:时尚消费
   第16版:酒坊 酒韵
   第17版:食尚 美味
   第18版:聚焦
   第19版:建材家居
   第20版:魅力 家居
   第21版:家居 家装
   第22版:时尚家居
侯宝林义助王朋
王氏“二龙”血战顽匪
布衣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