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2012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昨日黄花”今又开
淮阳黄花菜迎来丰收年
一名女孩在采摘黄花菜

  □晚报记者  杜欣  金月全  文/图

  上了岁数的淮阳人都记得,过去农家都喜欢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种些黄花菜,留作过年时烩菜所用。作为“河南省十大著名特产”之一的淮阳黄花菜,有着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造就了淮阳黄花菜独特的品质。外地黄花菜多产于山地、丘陵等贫瘠的土地,唯独淮阳黄花菜产于平原,其“双层六瓣、七个花蕊”的特点更是独一无二。因此,淮阳黄花菜自古享有“席上珍品”和“观为名花,用为良药,食为佳肴”的美誉。早在汉朝时期就已闻名全国,成为朝圣的贡品。上世纪50年代开始,淮阳黄花菜种植面积大大萎缩,仅零散分布在几个乡镇,因为黄花菜的种植和加工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技术落后,产量低,采摘季节遇到恶劣天气易发生霉变,从而影响了黄花菜的品质和农民的收入,加之缺少品牌保护和市场管理,与其他农产品相比,黄花菜效益明显低下,一度成为“昨日黄花”,被当地村民所冷落。

  如何将淮阳黄花菜这块金字招牌重新做大做强,让它成为支撑一县经济、致富一方农民的大产业?近年来,随着淮阳县旅游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旅游产品成了“香饽饽”,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淮阳黄花菜开始了规模化种植。为规范淮阳黄花菜的栽培和加工,该县先后成立了淮阳黄花菜开发办公室、黄花菜科技研究所、淮阳黄花菜种植协会,强力推进黄花菜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建设,申报并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眼下,淮阳黄花菜已开始大面积采摘。从过去的零零星星,到濒临灭绝,再到如今的连片种植、产业化经营,淮阳黄花菜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程之后,又一次绽放在古陈大地。

  核心

  提示

  1

  中国的“母亲花”

  日前,记者在翻阅资料时,看到2009年5月份的《新民晚报》上刊发一篇短文《中国“母亲花”是萱草》。萱草是什么?萱草又叫忘忧草、金针菜、黄花菜。

  文章中说,在母亲节,人们常按欧美国家的习俗,向母亲献上一枝康乃馨,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祝愿。其实,中国也有自己的“母亲花”,而且出现得很早。这中国的“母亲花”是什么呢?据专家考证: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

  萱草之所以很早就成了中国的“母亲花”,是因为早在2500年前的《诗经》里,就有了“北堂幽暗,可以种萱”的句子。句中的“北堂”,在古代专指士大夫家庭主妇的居室,后来衍生而成母亲居室的代名词。因此,所谓“北堂种萱”就是在母亲的居室前种植萱草。又根据《博物志》“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的记载,可知古人相信:食用萱草,能使人减轻甚至忘记忧愁(这正是萱草又被称为“忘忧草”的原因)。了解了这两点后,再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测,不难发现:“北堂种萱”,其人应是即将出家远游的孝子,他之所以“种萱”,目的是在自己出家远游后,减轻母亲、或使母亲忘记因牵挂儿子而产生的担忧、顾虑、愁苦之情!母子之间的殷殷情意,于此可见一斑!孟郊《游子》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表达的也是这种情意。

  王冕《偶书》曰:“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因此,后人便尊称母亲为“萱堂”,萱草亦得“忘忧草”之别号,而“北堂植萱”也引申为母子之情。萋萋其叶,秀秀其华,萱草焕发出一种外柔内刚、端庄典雅的气息,使人感到温存而和蔼——难怪古人将其比喻为慈母的音容笑貌。苏东坡曾赋诗曰:“萱草虽微花,孤秀自能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他所述的“芳心”,就是指母亲的爱心。于是,萱草成为了母亲的代称,也就自然成为我国的母亲之花。

  淮阳县是全国黄花菜主要产区之一,这里的黄花菜是久负盛名的名贵特产,它以“独具七蕊、菜条肥厚、油分充足、色泽金黄、耐煮发脆”的特色而驰名中外。无论是荤配、油炸还是凉拌,均是醇美可口;把它腌制成酱菜,更是别具风味。此外,黄花菜的花、叶、茎、根还是很好的中药材,具有忘忧、安神之功效。

  2

  淮阳黄花菜的神奇传说

  黄花菜在淮阳已有两千年的栽培历史,至今那里还流传着美好而神奇的传说。一个版本是: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攻下陈州(今淮阳)建国张楚。没想到陈胜称王后,生活开始腐化,吃尽了山珍海味,一日忽然想起当初讨饭饿昏时,一位姓黄的老婆婆给了他一盆煮熟的菜,吃着香甜可口。于是,陈胜便派人找到黄婆婆要她煮同样的菜给他吃。可是他一进口,却感觉不像原来那样鲜美,便问黄婆婆是怎么回事。黄婆婆说:“你顿顿山珍海味,哪还会觉得这菜的香甜呢?”陈胜一听,顿然猛醒,忙令士兵把战乱中残存的菜苗移到城中栽种,并命黄婆婆的女儿金针姑娘负责管理。不久,这些菜苗开出了一朵朵金色的黄花。当时,谁也叫不出这菜的名字,陈胜便说:“就叫它黄花菜吧。”黄婆婆的女儿金针姑娘辛勤管理黄花菜,陈州人还把这菜称为金针菜,以示纪念。

  另一个版本说: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起义前,因家境贫寒,又身患疾病,全身浮肿,可谓贫困交加,饥寒交迫,常以乞食度日。陈胜曾遇一黄姓好心老妇煮些黄花菜送给他吃,一段时间后,陈胜的全身浮肿慢慢消退,身体强壮起来。后来他与吴广组织农民起义,成为一名农民领袖。陈胜为感谢黄婆婆之恩,请她常住在家里,并把萱草称为忘忧草。当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攻下陈州(今淮阳县)建都称王时,士兵们在兵荒马乱中,把生机盎然的黄花菜践踏得不成样子,当地有个名叫金针的姑娘,看到这种情形十分痛惜,于是就对其精心管理栽培,结果这些黄花菜死而复活,棵棵长得亭亭玉立,开满迷人的鲜花。陈州人为纪念金针姑娘,便将黄花菜起名金针菜。

  而对于这些传说,《陈州府志》的记载是:5000年前,农业鼻祖神农氏在宛丘(淮阳)尝百草艺五谷时,发现萱草花蕾具有治疗百病的神奇功效后,就作为一种药草种植。后人又根据《诗经·古今注》中的“欲望人之忧,则赠以丹棘”,将萱草改名“忘忧草”。秦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陈胜在陈州建都称王,曾被黄姓农妇赠忘忧草治病且痊愈,为纪念之将“忘忧草”更名为“黄花菜”。宋朝诗人张耒郊游陈州,品尝黄花菜后写下了千古绝句“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簪”。

  宋朝时任陈州太守汲黯为了朝贡需求和改善民生,在陈地实行了“黄花税赋”,即每十斤贡菜可免一人税赋,从此黄花菜身价倍增,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经过几千年的精心培植,淮阳黄花菜以其特有的“双层六瓣、七个花蕊”享誉海内外。黄花菜是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它质地筋脆,且以菜条肥厚、油分充足、色泽金黄、口味醇美著称。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性是由淮阳独有的气候、土质、水质等综合因素形成的,离开这片土地这些特性就会丧失,因而淮阳黄花菜对环境条件有极强的依附性,是区域性极强的地方特产。淮阳黄花菜也是难得的保健品。《本草纲目》中记载:黄花菜具有健脑、益智、抗衰老,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清凉去火、止血止痛,明目、消炎、消肿、催乳等保健功能,长期食用能预防老年痴呆、风湿关节痛、脑溢血、动脉粥样硬化、鼻出血、大小便不通、乳房肿块、产后不乳等疾病。

  3

  万亩沃野尽“金针”

  眼下正是仲夏季节,黄花菜陆续进入采摘旺季。记者在淮阳县林蔡镇村民李艳山的黄花菜种植基地看到,一方方肥沃的大田,束束黄花迎风待开。

  “不能等它开,得快点儿摘,开了的黄花菜就不能用了。”李艳山说,目前采摘黄花菜完全靠人力。一般是早上天一亮开始,摘到9时,他赶在这个时间段把地里待开的菜搜寻一遍,是因为天气炎热,花说开就开,开了花的黄花菜就不能加工成干货了,从口感到品相都受影响。黄花菜采摘偏早,成熟度低,风味品质不佳;采摘偏晚,易开花散蕾。一般情况下,淮阳黄花菜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花蕾发育至九成熟、长度5cm以上、顶部呈黄褐色、中部呈青褐色时采摘。淮阳黄花菜采取传统蒸制加工工艺,蒸制温度60至90摄氏度,蒸制时间为10至20分钟,最长不超过30分钟,蒸制好的花蕾在10小时内晒干或烘干至含水量15%以下,干制率为14.2%至16.6%,单位营养物质含量较高,菜条肥厚,色泽鲜亮,富有弹性,每公斤不超过2150根。

  据了解,2008年,李艳山与当地十多户农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承包了180亩土地,并在当年就种上了黄花菜。接下来,李艳山没有等待,开始尝试小批量收购、包装当地黄花菜。没想到推向市场后,家里根本存不住货。

  “管理得好的话,干菜亩产可达200公斤以上,每亩纯收入至少可达5000元。”李艳山向记者介绍说。

  据悉,目前淮阳县像李艳山这样的种植户有12个,带动周边5000多户农户种植黄花菜,种植规模达18000多亩,年销售鲜黄花菜1.2万吨、干菜1300多吨,远销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郑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广告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国内综览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财 经
   第15版:周口文化/连载
   第16版:艺苑欣赏
   第17版:时尚消费
   第18版:酒坊/酒韵
   第19版:食尚/美味
   第20版:酒坊/广告
   第21版:时尚家居
   第22版:魅力家居
   第23版:家居/家装
   第24版:建材家饰
“昨日黄花”今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