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梅
公交车司机带着情绪开车,稍有不慎,极易酿成事故,那能否休个“情绪假”?这愿望有望实现了。河南省近日下发了关于生产安全的新规定,按照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作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及时查找、消除并报告事故隐患和险情,身体欠佳或者情绪异常及时向班组长报告等。
有个专业术语叫“情绪漏洞”,意指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引发安全事故的看得见的“硬件隐患”越来越重视,但对极其重要的“软件要求”容易忽视。虽说,技术层面的完善不可或缺,但操作者的情绪起伏等,也可能造成重大祸患。你想想,若公交司机拖着疲乏的身躯上班,若厨师带着不良情绪做菜,那谁能保证,在他们“性情冲动”之下,不会造成危险?
心理研究证明,生物钟规律的支配,会导致生理活动的高潮和低潮,高潮时情绪饱满,工作效率高,低潮时效率就低,容易出事故。特别是与社会安全关系密切的行业,如果焦虑、悲伤、压抑、气氛、恐怖、兴奋等情绪过多,会导致反应迟缓,易诱发车祸等。当然,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下,这些易被忽略,常被淡化为“个人积极性的问题”。
如果说,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缺乏认知,那么,“情绪假”的设置,以一种人文关怀的辐射形式,来申述了情绪性安全漏洞的严重,昭显了打补丁的紧迫。
设置“情绪假”,强调了情绪在安全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温馨体恤,更是对“情绪漏洞”的及时弥补。在正视消极情绪的危害后,安全观念能提升,许多隐患,也能消除在源头。
时下,“风险社会”一词常被提起。社会风险的累积,会将你我卷进危机的狂流。但应认识到,我们面临的种种风险,从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欠缺,很多时候,恰是意识的匮乏、情绪的失衡。因为心存怨怼,许多暴戾的危险因子在发酵;因为苦闷,某些愤世的心理在“病变”。心理健康,也不只是可有可无的问题。
创设健康情绪,对社会公序的维护、良性秩序的筑立,举足轻重。紧张或烦躁情绪的扩散,无益于人际关系的趋善。当然,营造一种向上的情绪氛围,仅靠“情绪假”还不够,就个人而言,人们还应该提高“自我情绪商”。及时的心理疏通、压力排解,增强身心上的调养能力,消解极端情绪的蔓延。唯有这样,才能避免让情绪的烦乱,演变成公共生活里的悲剧。
社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