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 感受新变化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快节奏时代。变化,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因为生活的快节奏,却让我们甚少有时间细细品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本报结合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再次组织记者集中走基层,以10年为一个回顾期,和您、和万千群众一起感受身边变化、品味美好点滴,以我们——广大民众的幸福向十八大献礼。
开栏的话
□晚报记者 李伟 文/图
10年前倾尽所有买下周口市七一路繁华地段五交化家属院一套二手房并举家搬迁入住的老王,一直认为这是他半辈子里做得最英明的一次决定。不过最近,自信的老王有点郁闷,在儿子、儿媳妇时常不经意的抱怨中,他已经开始怀疑自己当初是不是失算了。
事实上,迄今为止,五交化家属院所处的地段也是周口市区最好的地段之一。周边1公里范围内,商场、超市、医院、学校、饭店集中,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住在这里,日常所需的交通支出几乎可以为零。这就是五交化家属院住户引以为傲的楼院优势。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近年来尤其是近两年里,这种优势被迅速扩张的有车一族冲淡,而曾经没有问题的交通问题,在这个市中心老楼院里反倒成了不小的问题。
这个随时代而生的问题就是:老楼院里的居民也争相买车,但和住在市中心以外生活小区的住户相比,停车就很不轻松了。
老王儿子小王夫妇的抱怨正源于此。2009年他们买车时,就曾慎重考虑过停车问题。五交化家属院是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楼院,当初的设计根本不可能有停车位,如果买了车,就要遭遇无处停的尴尬。但当时周口买车风潮已起,架不住“先行一步”的亲友的“刺激”与怂恿,小两口最终决定——买车,晚上就停到距家不远某单位的院子里。
其实,五交化家属院内连接各小楼院的一条水泥通道还是可以停车的。但当时并不在小王夫妇考虑之中,一是此通道是大院公共通道,无人监控;二是此通道迂回曲折,进出都相当有难度。但情况很快就起了变化,买车的越来越多,附近单位个个车满为患,不得不加强管理,“外来户”慢慢就进不去了。这样一来,小王只有“屈就”,开始在楼院公共通道停车。可是,五交化家属院里的有车户也在迅猛增长,其中不少也像小王一样不得不瞄上楼院公共通道。到2011年下半年,长达1公里有余的通道竟也不够用了,晚上若回家迟了,还是没处停车。
欢天喜地地成了有车族,还没好好扬眉吐气,就开始天天为停车烦心,小王夫妇免不了在家里唠叨:当初不如买位置偏点,有停车位的房子了,还是没远见啊。知道儿子、儿媳妇说者无心,老王也不生气,只是有点无奈。他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停车,老楼院里有些住户已经买了新房子搬走了,他和儿子也商量着把现在的老房子卖了,加上家里的积蓄再买套有停车位的新房子住。“真是没想到,短短10年,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车、新房都有了。社会发展这么快,生活变化这么大,谁又能不‘失算’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