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2012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阙姓:远古得来的姓氏
阙氏家谱
十一 稀有

  □晚报记者  朱保彰  文/图

  核心提示

  沈丘县东城办事处有个叫阙(quē)庄的行政村,人口不足2000人,村里人都姓阙,是周口境内唯一的阙姓人集聚地。除此之外,在我市的西华县也有少部分阙姓人,沈丘县境内的北杨集乡秦庄村有4户阙姓人。据悉,现在的阙庄行政村以前叫南阙庄,800多年前从商丘北阙庄分支而来,与距其100多公里的商丘北阙庄遥相呼应。相传阙姓是由复姓阙门演变而来,该姓起源于春秋时期,比孔姓还早100多年的历史。

  阙姓由来源远流长

  近日,冒着酷暑,记者慕名来到沈丘县东城办事处阙庄村采访。听说记者来访,热情的村党支部书记阙文忠组织村里专门研究本族姓氏的成员为记者举行了一个欢迎仪式。参与过两个版本家谱编写以及专门负责家谱研究的成员都来了,他们谈起自己姓氏的来源时都滔滔不绝。

  年过七旬、当过20多年阙庄村党支部书记的阙志玉谈起自己的姓氏颇为自豪。他说,他走南闯北多少年,自己的姓常常被人念错,因为这个阙字以前大多数人不认识,老百姓文化程度低,被别人读错了姓反而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看!你连我的姓都不认识,那就只能证明你没文化了!而最让阙志玉引以为豪的是,相传阙姓的起源比孔子的姓还早100多年呢!

  记者查询阙庄姓氏研究会存放的3个版本的《阙氏家谱》发现,最早的《阙氏家谱》早在元代时期就出现了,在清朝末年进行了一次续订,1955年又修订过一次,最后一次修订的时间是1989年。1989年之前的《阙氏家谱》都是用蝇头小楷撰写的线装书,1989修订的则是印刷本。

  据《风俗通义》记载,阙姓最初是以地名为氏,叫阙门,后演化为单姓阙,这是阙氏的主要得姓起源。阙字的本意是指在春秋以后的一种建筑物,通常建在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般都是左右对称的装饰用的建筑物,能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势力。阙氏源流可追溯至距今3700年前夏桀王时期,据历史记载:桀无道为酒池肉林,龙逢极谏,桀囚而杀之。龙逢遇难后,其裔孙历经商、周两朝,离夏都安邑沿黄河向东逐渐迁徙,在鲁襄公后期,即大约公元前550年,阙弁到达鲁国曲阜县昌平阙里(今山东省曲阜县城内孔庙东侧阙里街)。公元前549年,孔子的母携孔子(当时3岁)也到阙里定居,与阙弁为邻。据悉,阙姓各地宗谱均认定阙弁为阙氏的始祖,从中可看出阙是以地名为姓。阙弁定居阙里后,至10世安承,在汉文帝(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58年)时授车骑将军,因伐楚有功,封下邳英尉侯,钦赐下邳为阙族食邑,阙氏族人遂占籍下邳。汉代下邳城址在今江苏省邳县城的东南。

  据1989年版《阙氏家谱》记载,阙姓的始祖为阙弁,居住在山东曲阜(今阙里街),阙弁原本是普通百姓,因其子阙里在曲阜任县令为政清廉,深得百姓爱戴,阙里去世后,后人为纪念阙里,专门给他立了牌坊,并将他居住的地方命名为阙里大街。阙弁为阙门一世,阙里则为阙门二世,以后的阙姓都是从山东曲阜搬迁出去的。阙氏家族的搬迁大多在东南部一代,目前南方的阙姓人有6万多人。 

  根据《姓氏考略》一书考证,阙氏的起源有3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地名。古代山西省有个阙巩国(属县级建制的小国家),居住在这个县的人家就以阙为姓。第二种说法是,来源于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的鲁国有邑名为阙党。有人被封在这个地方,于是以封地名为氏,称作阙姓。第三种说法是,来源于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期孔子居住在阙里,后来住在这个地方的人,就把地名当做自己的姓氏。第四种说法是,来源于傕姓。部分“傕姓”改成了“阙姓”。

  据《姓氏考略》记载,阙姓得姓始祖是童子,是来自孔子故乡的阙党。《姓氏考略》对于阙氏的来源,考证结论是这样的,根据风俗通记载,阙姓是阙党的童子的后代,一说传有阙巩之甲,有后代以地为姓氏,望族出于下邳。汉书梅福传师古注,阙里,是孔子的旧邻里,阙里就是阙党。因此,阙姓封于阙党邑,所在地应该是山东曲阜一带。望族居于下邳郡,就是现在的江苏省邳县下邳故城。阙氏后人奉童子为阙姓的得姓始祖。

  传入中原一分两支

  据专门负责阙氏家谱管理工作的阙传峰介绍说,他们村位于县城的城乡接合部,全村共有1450多人。因为村里成了县城规划区,这两年村头商铺林立,村南部已成为该县的教育园区,比起商丘市北阙庄的同族,这里富裕多了。

  谈起该村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阙文忠感慨地说,10年前,阙庄地处偏僻,若要在县城打听阙庄在哪里,那是十人九不知。现在随便在县城一问,简直是尽人皆知。阙庄被规划为城中村,是县城规划区的核心地带,可谓寸土寸金。随着城区框架的不断拉大,阙庄的地理位置愈发显得优越,阙姓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在采访中,曾参与修编《阙氏家谱》、年过花甲的阙永军介绍,他们的祖先从商丘迁移过来到现在已有22世了。阙庄有北阙庄和南阙庄之说,北阙庄现在商丘市睢县帝丘乡阙庄村,南阙庄就是沈丘的阙庄行政村。说起这两个村的起源,不得不说起山东曲阜的阙里大街,那里是阙姓的发源地。在800年前的南宋时期,因发生战乱,居住在阙里大街的阙连和阙连璧两兄弟外出逃荒要饭。阙氏兄弟最初来到商丘睢县的帝丘,两兄弟在那里住了下来,因当时帝丘人口多,阙连和阙连璧二人常受外姓人的欺负。兄弟俩商议,两个人不能都居住在那里受人欺负,由兄长阙连在帝丘占据着地盘,让弟弟阙连璧南下寻找宜居的场所。阙连壁一路乞讨南下来到古相国(今沈丘县槐店镇),见那里水草丰茂、土地肥沃,而且宽阔的沙颍河自西向东蜿蜒流淌,于是阙连璧便在沙河边找了一处高地,搭个窝棚居住了下来。由于当时的兵荒马乱,从南阙庄到北阙庄沿途不仅土匪多,而且哨卡很多,阙连壁定居下来靠打鱼和种地为生,并找到了如意伴侣。阙连璧想去找哥哥让他也搬到沙颍河岸这个宜居的地方,这个想法一直到3年后才得以实现。然而3年之后,当阙连璧带着妻子到帝丘找到哥哥时,哥哥已经成家,并有了两个孩子。弟兄俩相见抱头痛哭,哥哥想留弟弟在帝丘居住下来,但古相国还有弟弟置办的田地。弟弟想让哥哥到古相国去居住,但哥哥也有妻室儿女,居家搬迁很不方便,于是只好各自生活在靠自己打拼的天地里。此后,随着两兄弟的后代越来越多,相互走动也比较频繁,虽然两地相隔100多公里,但双方把居住地称为南庄和北庄,也就是现在的阙氏后人所称谓的北阙庄和南阙庄了。

  习武耕读薪火相传

  在沈丘县东城办事处一带,阙庄人的吃苦耐劳、耕读传家和代代习武的传统是有目共睹的。阙永军介绍说,据说,以前阙氏家族最初是独门小户,在当时常常受到外姓人的欺负。阙连璧虽儿孙几十个辛勤劳作,还时常遭遇田地被别人侵占、财物被别人掠夺。为使家族人丁强大、不被外人欺负,阙连璧便重金聘请两个武林高手教家族里的男女老幼习武。从阙连璧的儿子那代起,阙氏家族都有尚武和习武的习惯,一直沿袭到现在。附近村里的人是不会轻易与阙姓人打架的,因为阙姓人在附近是赫赫有名的武术之家。相传在民国时期,由于闹饥荒,当时民不聊生,匪患四起,从安徽界首方向来了100多号查大户的(丐帮),看到阙庄村头种着即将成熟的玉米,查大户的个个想动手,40岁出头的阙勇敢站出来说,想吃玉米可以,但你们得把深沟的石磙不用绳抬出来,查大户的各个面面相觑,阙勇敢见状,一个箭步冲进沟去,用两个食指抠着石磙左右两边的磙脐子,一口气将重达200公斤的石磙抱上岸,查大户的见状吓得屁滚尿流,四散而去。还有一件事让阙庄人扬眉吐气,在上世纪70年代初,当地挖红旗干渠时,由于阙庄村缺少牲口,挖渠时别的村用的是牲口拉车,阙庄人却是用人力拉架子车,工期却比别的大队早完成了3天,当时的领导夸赞阙庄人说:“阙庄的人是吃铁长大的,力大无比!”此后在当地便有了句歇后语:阙庄人挖河——真贴心!

  老党支部书记阙志玉说,阙庄人虽然个个习武,但都是为强身健体,并不欺负其他人。阙庄人跟其他村比的是看哪个村的庄稼长得好。阙庄人个个勤劳能干,粮食年年丰产,即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中也没饿死过一个人。阙庄人不仅勤劳能干、善习武,而且还爱学习,改革开放后村里先后走出了30多名大学生。耕读和习武传家一直是阙庄村民最淳朴的追求。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城事社区
   第04版:记者进社区
   第05版:关注贫困大学新生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国内综览
   第08版:国际综览
   第09版:文娱新闻
   第10版:文娱新闻
   第11版:红尘情爱
   第12版:广告
   第13版:2012伦敦奥运
   第14版:2012伦敦奥运
   第15版:2012伦敦奥运
   第16版:2012伦敦奥运
   第17版:健康生活
   第18版:健康/资讯
   第19版:健康提示
   第20版:为您服务
   第21版:亲子空间
   第22版:晚 晴
   第23版:健康/养生
   第24版:亚当/夏娃
阙姓:远古得来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