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政要闻
 
 
 
2012年8月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孟三迁

  记者走基层 感受新变化

  □晚报记者 朱保彰

  

  老孟其实并不老,他叫孟军,是个出租车司机,与我是高中同学,今年正值不惑之年。10多年前,我们曾在一个大杂院里做邻居,但这10年,老孟基本上隔不几年就搬一次家,不是他住的地方不宜居,而是他的生活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谈起老孟三迁,还真有些说道。

  老孟弟兄多,家境贫寒,为减轻父母的负担,他高考落榜后就南下打工去了,从此与我失去了联系。2002年中秋节的晚上,当老孟开着一辆白色的破昌河车出现在我家门前时,让我很是吃了一惊。当晚,我俩举杯邀月,边喝边聊。闲谈中我得知,老孟这些年在南方一家运输公司当货车司机,月薪是1200元,他不仅娶了妻,生下一双儿女,还在不到10年的时间,有了10万元的积蓄。老孟说,由于父母都过世了,他们夫妻也就不想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地奔命了,这不,他花8000元钱买了辆破昌河车,想在沈丘县城买套带小院的房子贩卖蔬菜。当时,我家后院的邻居恰好去郑州工作了,他的房子一直闲着,看了房子后,老孟两口子很满意,我便与邻居打电话联系,邻居称愿意6万元出手。从此,老孟一家从农村搬来,成了我的邻居。

  2005年,沈丘县城出租车整合,老孟看准了开出租车前景不错,便拿出12万元的积蓄买了一辆出租车,整日在城乡各条道路上穿梭。那几年老孟每年都有五六万元的进账,日子越过越舒坦。那两年,县城的房地产行业刚刚起步,有几个新开发的楼盘正好建于县城中心位置,眼看着一家四口住在3间小瓦房里拥挤不堪,老孟把目光瞄向了新兴的花园小区。老孟卖掉小瓦房,花14万元在县城中心区买了一套面积120平方米的楼房,一家几口高高兴兴地搬到位于5楼的新居住去了。老孟一家搬走后,我老婆艳羡了很久,她时常抱怨我:“你要是能有老孟那挣钱的本事,我就不发愁了。”

  近几年,随着县城框架的不断拉大,高楼鳞次栉比地矗立了起来,城区的道路越来越宽广,老孟的出租车也越开越畅快了。2012年刚过元旦,我突然接到老孟的电话,他说腊月二十六要搬新居,让我务必到时间去他家燎锅底(喝乔迁酒)。

  得知老孟所说的新居位置后,我咂舌惊叹:那是县城建的第一栋住宅小高层,每平方米超过3000元,算是县城的地标新贵。搬家那天,我去了老孟的新居,老孟住在16楼,电梯刷卡,136个平方米,两厨两卫,室内各项设施一应俱全,布置典雅舒适。我一拳砸向老孟的肩膀,羡慕地说:“你小子的5楼才住几年啊,就赶潮流弄个高层。”老孟得意地说:“我自小就喜欢高,住高楼多好啊,空气清新没噪音,南边那幢33层的住宅楼动工后,我还要去买套30多层的房子,高瞻远瞩嘛!以前孟母三迁,是为孩子有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现在讲究的是舒适宜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城事社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天南地北周口人
   第07版:国内综览
   第08版:国际综览
   第09版:文娱新闻
   第10版:文娱新闻
   第11版:读书
   第12版:百姓写手 连载
   第13版:奥运特刊
   第14版:奥运特刊
   第15版:奥运特刊
   第16版:奥运特刊
   第17版:楼市家居
   第18版:楼市动态
   第19版:楼市 深读
   第20版:楼市 幽默
   第21版:家有喜事
   第22版:家电 市场
   第23版:家用电器
   第24版:楼市 资讯
贫困大学新生
路费有着落
今年公立医院改革将拓展三个层面
当前签字拒收红包有必要
商水
功夫小子
大秀
拳脚功夫
老孟三迁
我市“商标战略”
再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