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天南地北周口人
 
 
 
2012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鸣泉:一支画笔走天下
李鸣泉
李鸣泉美术作品

  □特派记者  张保安  刘昂  陈晓伟

  作为中国著名书画活动家,著名冰雪山水画家,采访李鸣泉颇为不易。请看,在今年6月至7月间,策划并落实了东北洛阳三人画展,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洪民生、李鸣泉、李轲三人西安画展,长白山画展,内蒙古画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实实在在地干了这么多事,真让人敬佩!知情的朋友爆料:其间,李鸣泉还有长篇文章、近10篇诗词、数十幅速写完成。

  就在他刚回到北京,即将赴河南焦作的间隙里,记者总算“逮”住了他。

  周口——九江——周口

  1959年11月10日,李鸣泉出生于周口,40多年后的11月8日,被中国立法定为记者节。而李鸣泉冥冥之中也正是以画家和记者的双重身份,用文字、用色彩记录着中国的城市和乡村,记录着中国的山山水水,记录着40多个国家的风光民俗。莫非这是上苍的安排?抑或是造化弄人?还是命运的巧合?

  第二个巧合是1966年,7岁的李鸣泉入新民小学学习。而这一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开始。虽然文化学习受到冲击,但书画学习的种子就此埋下——因为李鸣泉的祖父李国靖是名闻乡里的泥塑艺术家。之后,刘长佑、周维华、关圣涛、马步惠又在书法、绘画、文学上给了李鸣泉相当大的影响。直到1970年,李鸣泉参加周口市青少年美术学习班和青少年书画展,师从李玉春、马学让、王冠勇先生,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

  从此,下放,参军入伍,无论环境怎样变化,李鸣泉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

  李鸣泉是1978年参军入伍的,在海军后勤部江西九江某部服役。都说部队是个大熔炉,对于李鸣泉来说,军人的严谨干练、雷厉风行、一往无前的精神融入了他的思想,成了他的准则,成了他灵魂的一部分。

  1981年,李鸣泉回到周口。此后10年里,李鸣泉在一企业干得有声有色。他不但当选了“周口十大杰出青年”,还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优秀共产党员。其间,李鸣泉还组织了“环飞杯全国书画大赛”,创办了《环飞报》,作品入选河南省群众书画展,刻石于黄河碑林。可以说,书画创作对于李鸣泉来说,此时还是业余的,是副业,因为他有自己的工作,他要把所负责的党团工作、工会工作都干好,他做到了。

  周口——北京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长城、故宫、天安门说起来都让人心里热乎乎的。作为艺术殿堂林立、艺术大师聚集之地,李鸣泉对北京更是比别人多了一层渴望和向往。

  1993年,李鸣泉的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五届中青展;1994年李鸣泉加入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参加全国八届美展、当选中国田园画会副主席。随后,组织“中韩美术交流展”,当选中日韩画家友好联盟秘书长,国画作品再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机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会出现的,但有的人漠然视之,有的人则与机遇擦肩而过,而有的人则会牢牢地抓住了机遇。成功只为有准备的人打开大门。李鸣泉就是牢牢抓住机遇并有充分准备的人。就在1994年,他考察了北京北普陀影视城,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中国画、油画精品展组委会。

  站稳脚跟的李鸣泉开始在北京的舞台上大展身手。他首先打出了一套组合拳:1995年任北京北普陀书画院副院长,编辑出版《北普陀藏画集》,组织《乡情画展》在各地巡展;1996年与尹瘦石、洪民生参加中国汉唐诗书画研究会兼任副主席,9月牵手中央电视台、辽宁美术出版社共同创办《小书画家》杂志,任执行副主编,12月组织“黄土地黑土地书画展”,在辽宁丹东举行。

  这样的工作速度,这样的工作实绩,事无论大小,李鸣泉都必定是亲力亲为。知道北京状况的人都表示诧异,在北京,一件事东城到西城,从南到北,找一个人,落实一件事,请一个人,上公交、坐地铁,上上下下,挨站步行,没有一天时间很难办成。《人民日报》的常莉打趣说,李鸣泉有“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永动机精神”。《人民日报》的有些记者,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不在北京,在北京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不在家,这话要搁李鸣泉身上,三分之二就要改成十分之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998年,鸣泉师友书画展暨“漂泊手记”首发式在周口举行。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洪民生、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人民日报》美术组长卢祖品、山东省美协副主席孔维克、甘肃省美协副主席李秀峰参加了开幕式,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董浩主持了开幕式。这在周口的美术史上,用盛况空前4个字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中央电视台都作了相应的报道和专题。

  其实就在这一年的六七月间,他还在中央电视台7套制作播出了《小书画家》专题并编写了美术教材,组织了《我与电视》征文活动、“我的家园——中国金丝猴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首都书画艺术界迎新春笔会”,出版了作品集,作品集后被中南海收藏。

  北京——世界各地

  周游世界,享受异域风情是很多人的梦想。这对美术家来说又多了一份诱惑。达·芬奇、毕加索、赛尚、东山魁夷……这些大师所处的是怎样的国度?他们的人文、地理、民俗、建筑,乃至山川河流究竟怎样有别于我们?克里姆林宫、凡尔赛宫究竟与我们的故宫有怎样的不同?埃菲尔铁塔又和我们的长城怎样各具神奇?阿尔卑斯山又是和我们的泰山怎样各具面目?

  带着这些渴望,作为作家的李鸣泉和作为书画家的李鸣泉又踏上了周游世界之旅。之前,他已经游遍了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山山水水。

  几年间,他作为一名艺术上的朝圣者、探索者,更作为一名中国文化的宣传者、一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者,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学习。

  同时,作为中国顶尖的冰雪山水画家。李鸣泉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倾倒了无数高鼻深目的老外。就以他四赴英伦来说,他一次又一次地在当地掀起了中国画的热潮。

  曲磊磊是著名作家曲波(《林海雪原》作者)的儿子,在英国伦敦经营青石园画廊多年。在曲磊磊的画廊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出现:OK!OK!英国人面对一幅幅雪景图赞不绝口。李鸣泉面带笑容,回答着国际友人的提问,向他们解释着中国传统山水的笔法和技法。曾有一位外国朋友问他,水也是色彩吗?他耐心地解释,对于中国话来说,水是必不可少的,西画用画布,中国画用宣纸,水在宣纸的濡染浸润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而水与墨的结合又表现了无穷的变化。“中国画不简单,中国画太神奇了,中国人的智慧在中国文化里传达了一种东方神韵。”对于李鸣泉来说,他在更高的层面上思索,他在对东西方文化作比较。“事实上东西方文化无所谓孰优孰劣,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和那里人们生存的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要问工业文化或农业文化、陆地文化或海洋文化究竟哪个更先进?那就看是否推动了当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看那里的人民是否过上了他们自己愿意过的日子。至于哪种生活方式更幸福,那在于天地人心!”

  作家、书法家、画家

  一个人毕一生之力能够成就一项事业真是不易。在文学艺术界,穷一生之智慧,能够获得一个“家”的头衔的恐怕凤毛麟角。李鸣泉是个特例。他本人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难怪李鸣泉的老朋友、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甘肃国画院院长李秀峰女士评价说“鸣泉是位思维敏捷、极有才华之人,又是一位极有担当和极负责任、重情重义之人”。

  李鸣泉创作了多少画作不好统计,书法创作获了多少奖也不好统计,但他出版的大部头就有文集《漂泊手记》、《岁月留痕》、《万水千山》,书画集有《李鸣泉画集》、《美术家李鸣泉》、《东方艺术家李鸣泉》等30多种。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对他进行过专访和专题报道,美国哈佛大学也对他进行过专访。

  李鸣泉在回答哈佛大学采访时说:“乡情、乡韵、民风、民俗一直是我致力于表现的内容,也是我现有艺术作品的主旋律。”“我的家乡是美不胜收的……我对这块土地有着无限的爱恋,怀有深深的感情。”

  将要结束采访时,李鸣泉对家乡的媒体记者披露了工作安排:在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大庆时,60岁的李鸣泉要在京举办一个大型的画展。请老母亲剪彩;出版4种有关雪和民俗系列丛书:《西北人家》、《中原人家》、《关东人家》、《海外人家》。

  家?是《八月是故乡圆》吗?是《风雪夜归人》吗?是关帝庙、老君台?是太昊陵还是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的美景?这正是:笔携塞北雪,墨染太行山。文吐芝兰气,字含流觞篇。心存天下志,情蕴故乡园。若论诗书画,三栖谁比肩?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城事社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天南地北周口人
   第07版:国内综览
   第08版:国际综览
   第09版:文娱新闻
   第10版:文娱新闻
   第11版:读书
   第12版:百姓写手 连载
   第13版:奥运特刊
   第14版:奥运特刊
   第15版:奥运特刊
   第16版:奥运特刊
   第17版:楼市家居
   第18版:楼市动态
   第19版:楼市 深读
   第20版:楼市 幽默
   第21版:家有喜事
   第22版:家电 市场
   第23版:家用电器
   第24版:楼市 资讯
李鸣泉:一支画笔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