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2012年8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仝姓稀少 教授也误读
十四 稀有
仝邓楼村的溵川仝氏祖陵

  □晚报记者 马治卫 文/图

  “仝”,你知道咋念吗?仝读tóng,基本字义是姓。此字虽然写法简单,但因不常用而经常被人误读,有时即便是教授也读错。就在商水县姚集乡仝邓楼行政村仝邓楼自然村生活着1000多口仝姓人,该村不仅成立有族委会,制定了族规、族训,而且建立有溵川仝氏祖陵。8月14日,记者专程赶到仝邓楼,感受仝姓村民民风淳朴的生活。

  今年36岁的仝胜利,毕业于河南省交通学校,现供职于商水县交通局。“‘仝’字上面一个‘人’,下面搭个‘工’,写法虽然很简单,但好多人不认识,即便教授有时也读错。”说起自己的姓被误读的经历,仝胜利感慨万千。

  仝胜利讲,他小时在村里读小学,村里大多是仝姓人,因此老师、同学都能念出“仝”的正确发音。到了中学,老师点名时就常出错,同学也把“仝”读得五花八门,有读成“人”的,有读成“工”的,也有念成“全”的。

  1994年,仝胜利考入了河南省交通学校。“开学第一次点名,没想到教授也把‘仝’字念错了!”仝胜利无奈只得起身“纠错”。教授在致歉后,连连自嘲说,这个姓氏平时很少见。

  周口市区的仝女士,与仝胜利有着相似的经历。她说自己上大学第一天去报到时,全班同学竟无一人认识这个“仝”字,就连老师也不清楚“仝”字的正确发音,由此她才知道“仝”乃稀有姓氏。于是,待座次表贴出来后,她特意在“仝”字上面标注拼音“tóng”。至毕业话别,一同学留言道,“小仝,我依然记得你名字前曾标注的拼音tóng”。

  商水县姚集乡仝邓楼行政村,有三坡杨、十门、仝邓楼3个自然村,而仝邓楼自然村的1000多口村民中,大部分姓仝。记者到仝邓楼采访期间,恰好见到该村村委会主任仝大领。

  今年51岁的仝大领,可谓是仝邓楼村仝姓人的一个代表。仝大领19岁高中毕业后,在姚集乡政府当过棉花技术员,后来下海从事过烟酒经销、下乡收过粮食,接下来做过贩树、印刷等生意,如今在村旁建起了板材加工厂。

  “刚开始我们厂从事板材初加工,这些年,我从漯河高薪聘请了技术员,对板材做了深加工,专门生产建筑模板。”仝大领说,目前产品除了在洛阳、信阳、南阳等省内地市销售外,还远销到山西、新疆等地。“一年下来,利润也就100万元左右。”当问起他的收入时,仝大领“保守”地说。

  “在我们仝姓人中,我不算成功者。”当记者向仝大领表示祝贺时,他谦虚地说。在政界,从村里走出的仝功俊在刚恢复高考那年,就考上了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了河南省公安厅。目前在河南省公安厅任纪检副书记。至于商界,村内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也不少。其中,在郑州、山西搞房地产开发的仝玉成、在郑州从事玻璃钢桌椅加工的仝广奎,个人资产都超过了千万元。

  商水仝姓有“才人”

  寻根问祖,关乎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种族的源头和尊严,仝姓人亦如此。

  仝大领说,他对仝姓人的活动一直很关注。2007年,“全国仝(佟)姓族谱研讨联谊会”在江苏睢宁召开。2009年5月2日,“全国华夏仝(佟)氏族谱联谊大会”在河南省平顶山市举行,当时从仝邓楼走出的仝功俊参加了此次大会。

  参加“全国华夏仝(佟)氏族谱联谊大会”的,还有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仝姓族人代表及特邀嘉宾,其中有原国家公务员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仝志敏、台湾仝姓族人代表仝保廷等,到会总人数达365人。

  大会由首届副会长仝国岭主持,仝葆银致开幕词。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巩国顺到会并致贺词。会上,首届会长仝德侠作了第一届工作报告。仝道荣就其主编完成的《女真族一支后裔——仝姓》一书作了内容介绍及有关研讨议题的发言。大会还依照程序,宣读第二届大会组委会提议《全国联谊大会成员组成名单》及《全国华夏仝氏文化研究会报请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意见》《统一全国辈份意见》《华夏仝氏联谊会增设机构建议》交大会全体代表表决,并获得大会表决通过。

  联谊会“联起”各地仝姓人

  为缅怀先人,激励后人,2010年,商水仝姓人筹划建溵川仝氏祖陵。倡议一出,立刻得到仝姓村民的积极响应,短时间内就募集了10余万元资金。当年清明节,溵川仝氏祖陵顺利落成。

  “盖闻木本固而枝茂,水源丰而流长,念吾仝姓,原夹谷氏之后裔,故皇族之遗胄,发轫于白山黑水之间,驰骤于神州赤县之域,名贤辈出,文武咸集,称以东海猛鹰,凌霄汉而无骄,历沧桑而不馁,功业著于丹青,恩泽被于后世,至于鼻祖振周,曾构堂于名域,继结庐于溵川,偶张氏……”在溵川仝氏祖陵的碑文上,清晰地记载着仝邓楼仝姓人的发展历史。

  “姚集仝邓楼村的仝姓人,目前居住在商水有近300年的历史。第一代始祖叫‘振周’,第二代始祖叫‘应举’,第三代始祖叫‘世臣’,第三代始祖又一分5门……”仝大领说,目前,仝邓楼已发展到第15代,人口千余人。2010年,为了商议仝氏家族重大事宜,解决矛盾纠纷、扶危济困,仝邓楼还成立了族委会,制定了族规、族训等。仝邓楼村主任、商水县人大代表仝大领担任了族长。

  仝大领还介绍说,据前辈人讲,仝姓第七代人仝老文最出名。当时,仝老文做绸缎生意,富甲一方。更难能可贵的是,仝老文除了顾及同姓人外,还周济周围贫穷的百姓,口碑很好。

  商水建有溵川仝氏祖陵

  关于仝姓,仝大领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仝氏先祖为元末总兵,镇守潼关。后朱元璋推翻元朝一统天下,先祖效忠旧朝不仕新朝,预感将有杀身之祸,为延续香火,避免满门抄斩,便将4子姓氏分别改为“仝、佟、童、同”归隐四方:一子留居中原,为“仝”姓,后人散居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一子北上出关,为“佟”姓,后人多为东北人;一子南下,定居江南,为“童”姓,后人集中于江浙一带;一子走西口,为陕西“同”姓。是故虽“仝、佟、童、同” 音同而字异,却有天下仝姓是一家的说法。对此说法,仝邓楼仝姓村民,也都比较认同。

  天下“仝、佟、童、同”姓一家亲

  至于仝姓来源,记者通过多方寻证,发现共有6种渊源。

  渊源之一:以国为姓。起源于商朝:本出自子姓,契之嫡裔,商王封本姓支庶族人(今陕西省大荔县境内)建立同国,为商朝附庸,商亡后,同国亦随之灭国,其后人以国去邑为同姓。

  渊源之二:避祸改姓。起源于汉朝:为司马迁之后,同样因谐音故,源于“同”。西汉时代,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迁,因对李陵军败降匈努事有所辩解,得罪汉武帝下狱受腐刑。据传,他的一支后人为避家难,改 “司马”姓为“同”即仝,另一支改“司马”姓为马。

  渊源之三:源于赐姓。起源于宋朝:东陵脚下,有个叫石头峪的小村,只有20来户人家的石头峪村,传说是宋朝一位武状元的后代。这位武状元后来官拜二品,常伴皇帝左右,可谓顶天立地,呼风唤雨。人们常说 :伴君如伴虎。果不然,这位二品高官,最后终被奸人戕害,革去官职,灭了姓氏,贬为庶民,流放到东陵脚下为生。“仝”就是当时皇帝所赐姓氏。经过代代繁衍,仝姓家谱被续了下来。

  渊源之四:避祸改姓。起源于元末:为金人姓氏夹古的汉姓。因女真入关踏上中土,金灭后入于元,元灭后留居中原,为避乱则以“仝”姓传承。这个来源的“仝”姓至少有3支:1.始祖为福新、文瑞:有家谱,有谱系。传承至今,约有30代。这个起源的仝姓后裔主要在今山东郓城、江苏睢宁。2.湖南永州宁远、新田一带的仝姓:本系蒙古族(应为入元后的女真族)。其先人夹谷必烈突,元末为御前指挥。元亡明兴,为避祸改为汉族姓氏,取“夹”字三人同一,遂改姓“仝”,隐居于此。 3.山西的女真遗裔:在山西省运城市安邑镇房子村和三家庄村,至今聚居着一批仝姓的女真遗裔。

  渊源之五:少数民族融和的改姓。起源于清:为满族姓氏佟佳的汉姓,也作佟、童等。

  渊源之六:回族中的仝氏,避祸改姓。源自童姓。据安徽和县《童氏家谱》载,始祖童小桥,祖籍陕西西安金占山,为清皇太子武术御师。一次传授武功,不慎伤皇子,遂举家隐姓埋名逃至和州(今安徽和县)定居,改为仝姓。康熙八年(1669年)后,仝姓后人仝朝臣中武举,家道渐趋兴旺。主要分布在安徽。线索提供 仝胜利

  仝姓渊源说有6种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记者进社区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国内综览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红尘情爱
   第15版:大众拍客/连载
   第16版:闲情/广告
   第17版:健康生活
   第18版:健康/资讯
   第19版:健康提示
   第20版:为您服务
   第21版:亲子空间
   第22版:晚 晴
   第23版:传统医学
   第24版:亚当/夏娃
仝姓稀少 教授也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