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天地南北周口人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姜宝平:墨海无止境 功到自然成

  □记者  李立  文/图

  姜宝平擅写行书。评论家这样鉴评他的作品:姜宝平的书法走的是以晋人风韵为基的传统和个性融合之路。在当代书坛的多元格局中,以晋人风韵为基在取法和创作中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从书法上来看,他的审美倾向于经典的晋人书风。其对“二王”书法所呈现出平和自然、含蓄蕴藉的境界,十分痴迷和仰慕。姜宝平注重用笔,讲究点画的精妙、结字的造型和书法的神采,深得《姨母帖》《中秋帖》《丧乱帖》诸帖风韵。在结字上注意左右揖让,令其顾盼生情,体态多变;在气韵上,他将明人行草书的浑朴大气和晋唐书法的灵动儒雅糅于一体,将书法线条的跳荡与心灵的律动融为一体;章法的处理上,虚实互见,互补互生,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能融为一体,字形的大小高低的错杂,构成虚实相生的章法效果。他的行书结字与运笔很有特点,能依势而行,戛然而止,铿锵有声,有着优美、宏壮的气势。仔细分析他的书法线条,能看出其或转或折、或曲或伸,随势腾宕,任情变化。方劲的用笔与灵活的使转巧妙组合和相互配合,显得和洽而生动,能在徐驰中见沉着,在提按中见豪迈,已成为其书法的一个明显的特征。他的书法追求“势和体均”。正如王羲之所说:“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因此,他的书法创作追求“字字意别”(王羲之),崇尚“志气和平、不激不厉”之美。

  更有名家评论道姜宝平的书法创作中强调从书家性情及审美的立场出发,追求笔随意到、从容淡定、气象超然的艺术境界。其书法从疏朗中能见风姿神韵,从结密中能见老练厚实。在用笔上“快”、“慢”结合。其下笔慢,以求姿媚;下笔快,以求险劲。其用笔,或搭锋起笔,或折锋起笔。大凡第一字,多数用折锋,第二、三字承接第一字笔势,多用搭锋。书法讲求筋骨血肉的完满,水墨就是字的血肉。只有水墨调和,墨彩绚烂,才能达到筋遒骨劲、“血浓”“肉莹”的审美要求。他的行草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在姜宝平的书法世界里,用墨已不仅仅是一种技艺,而成为一种书法意境。其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一墨之色,蕴万象之本,让人驰骋遐想,感到用墨实是吐纳大气。在笔墨意象中,其书法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节奏韵律融入其审美意韵之中。

  笔下尽显晋人风韵

  姜宝平,1968年出生,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河南省书画院专职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曾荣获第二、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二届河南省五四文艺奖书法金奖,《世纪之声——河南省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大展》二等奖,河南省行草书展二等奖,2005年《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专业组二等奖。他几十年如一日,倾心追求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在不断提高书法造诣的同时,收获了累累硕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墨海无止境,功到自然成”,这是姜宝平时时用来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B

  对书法几十年的痴迷追求和深切体会,使姜宝平心生几多感慨,谈及书法创作,他侃侃而谈,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实践才能出真知,作为一个艺术家,一定要有敏感性的东西在,不能一味教条主义,自己设置条条框框把自己装起来,要勇于突破自己。书法艺术不是简单的写字,是要用你的肢体和毛笔的协调运用以及心理状态的微妙变化来完成的,是抒发心情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就如同我们听到的音乐、舞蹈等,虽然不是一个门类,但是有共性的东西存在。另一方面就是修养问题了,这里的修养指的是字外的修养,书法难懂是因为它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笼统些讲,它是用音乐的节奏韵律挥洒出美术的结构、造型、布局,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文字学、文学、美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气功法等等。当然未必需要都是专家,但至少要样样通,尤其是有所感悟是必要的。广泛涉猎后,就会慢慢产生质变,这些沉淀后的东西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一样,慢慢渗透到你的字里,这就是人们常常说到的“字如其人”吧。

  姜宝平谈及书法学习过程时称,他习练书法仿佛就是每天和历史上的大师们直接对话,那是其乐融融的事情。王羲之飘逸灵动即所谓魏晋风韵;颜真卿大气厚重,堂堂正正;米芾潇洒变化,八面出锋;徐渭放荡不羁,汪洋恣肆;傅山波涛滚滚,一泻千里;王铎纵横跌宕,变幻无穷;汉碑朴茂,稚拙;章草古雅,蕴藉等等。学书的过程就是和这些大师心灵沟通的过程,他们的心态、性格、思维、智慧、阅历都在滔滔不绝地讲给你,你学得越深,他们越毫无保留。世上还有比这更直接更有益身心的活动吗?与大师要说、要谈、要争论、要超越,需要时间、毅力、需要灵性才气,书法走到最后眷顾的往往是那些肯下苦功且有才情的人。

  以修养和学识打开书法堂奥

  学生时代

  把书法作为最高追求

  C

  姜宝平学生时代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是“文革”时期的太康县,一位被打成“右派”的老先生,经常拎着油漆桶在县城里四处书写宣传标语,老先生的书法力道遒劲,他常常跟在后面观看。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深深喜欢上了书法,并拜老先生为师,开始了书法上的初步学习。

  上高中时,姜宝平听说郑州举办第一届国际书法艺术展,出于对书法的极度热爱,在身上仅有12元钱的条件下,他去了郑州,并在展会上逗留了7天。由于经济窘迫,姜宝平每晚都住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

  当时书法方面的资料非常匮乏,姜宝平听说淮阳县太昊陵有一块石碑书法写得好,就前去学习。找到那块石碑后,姜宝平被石碑上精湛的书法技巧所折服。为此,他违犯了太昊陵的管理规定,偷偷采集了碑刻拓片,结果被管理人员发现,他们声称要处理他……最后管理人员看他只是个高中生,也确实是为了学习书法,就放过了他。姜宝平回家后,对着碑刻拓片,临摹研习了好长时间,书法技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些事发生在姜宝平学习书法打基础时期,体现了他内心对书法的热切渴望和执著追求,这种渴望和追求正是他走向成功的基石。

  姜宝平后来结识了几位书法界的前辈,受到了专业的指导。在1982年太康举办的一次中小学书法大赛中,姜宝平获得了一等奖。从这一时期起,书法作为一种个人爱好和专长被姜宝平保留、坚持了下来。直到参军入伍,姜宝平还不忘随身带着笔墨纸砚。

  1986年11月,姜宝平一走进部队,他的笔墨纸砚就发挥了作用。他办板报、在基层连队搞书法培训等,还在部队办起了个人书法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D

  姜宝平在谈及青少年学习书法艺术时,指出现在的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管孩子感不感兴趣,就往书法培训班里送。有句话说得很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青少年时期,对于多数青少年而言只要把兴趣激发出来,就是最大的成功了,不要给孩子灌输一定要成为书法家之类的思想,那样对孩子来说不仅是包袱还会适得其反,所以在青少年的书法培养方式上,还是要谨慎些。“我之所以能在书法道路上走到今天,就是因为青少年时期在心里埋下了喜爱这颗种子,到今天是自然而然开花结果而已。”

  书法成为姜宝平生命中的一部分的同时,杂乱无章的日常生活,毫无规律的时间作息,挂满屋子的书法习作及满地的废报纸……这些都打破了他的家人的平静生活。但是姜宝平的夫人和家人都挺善解人意,从无任何怨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以及一块墨迹斑斑的毛毯、一个溢满墨汁的砚台、一沓沓各色规格的宣纸、一张宽大的书桌,这一切都无时无刻不在陪伴他遨游书法艺术世界。

  姜宝平对书法艺术的真知灼见和不懈追求,引领着他日益走向书法艺术的更高境界,他的面前已展现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创作空间。我们期待着,姜宝平能够取得更大的艺术成就!

  A

  姜宝平书法作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天地南北周口人
   第07版:国内综览
   第08版:国内深读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读 书
   第15版:百姓写手
   第16版:闲情/广告
   第17版:楼市家居
   第18版:楼市动态
   第19版:楼市/深读
   第20版:楼市/资讯
   第21版:家有喜事
   第22版:家电/市场
   第23版:家用电器
   第24版:楼市/广告
姜宝平:墨海无止境 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