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春喜 通讯员 王霞 姚保华
有种力量来自草根,有种感动来自民间。
1月15日,商水县一位农民自费4500元定做40多件棉衣寄给云南省镇雄县民政部门,捐献给山体滑坡事件中的灾民。这位始终不愿透露名字的农民在一建筑工地打工,家庭并不富裕。
1月3日晚6点,商水县中学生沈玉琼为了扶起一位倒在路上的老人,被一辆疾驰的汽车所撞,16岁花季般的生命瞬间凋谢。
同一天晚上7点,在温州打工的鹿邑县梁亚伟兄弟,下班途中突遇一女子遭抢劫,挺身而出将歹徒摁倒在地……
半月内,数起周口人的善行义举引起媒体和网民的关注,让人们再次对英模辈出的周口刮目相看。
道德高地 群星璀璨
周口,羲皇故都、老子故里。伏羲文化、老子文化的核心突出一个“善”字,善行义举泉涌,让道德之乡周口拥有了一座座精神丰碑。
携妹上学的洪战辉,九江断桥拦车救人的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最美乡村教师李灵,“北京好人”李高峰,冰河救人的王灿云,全国十大优秀检察官陈海宏……一大批影响广泛的英模人物,感动河南,叫响全国,被誉为“周口英模群体现象”。
2008年以来,周口有27位道德模范荣登“中国好人榜”。这些人来自该市各行业、各阶层,不少产生了全国性影响。洪战辉、李灵被评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李灵的事迹被制成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循环播放。
新老英模互相促进、相映生辉。近年来,周口又涌现出“全国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标兵”杨正超、54年照顾瘫痪弟弟的杜明祥、勇救落水儿童的八旬老人范龙云、41年用画展传承雷锋精神的孙永清、舍己救人的老党员彭秀英等一大批英模人物。
“三平”精神 英雄情怀
瞬间的英雄壮举,来自点滴的积累;长期的坚守,来自信念的坚定。
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党员,彭秀英多年来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沈玉琼平时就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孙永清关爱学生、帮贫助困,在日常点滴中践行着雷锋精神。
周口英模分为见义勇为、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等类型,他们往往身份普通,岗位平凡,却成就了不平凡的功绩,集中体现了“三平”精神,成为河南人的骄傲。
“周口英模不论身份多么普通,生活多么清苦,也不管面临什么困难,心中始终信念坚定,自强不息,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令人感动的是,他们不仅在危难之处显身手,而且平时也一贯保持着高尚品行。”周口市委调研室副主任王爱民说。
典型带动 政府引导
“英模层出不穷,源于周口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滋养。羲皇故都、老子故里培养了许多圣贤,以仁义为主的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与人为善、诚信待人成为行为准则。”周口师范学院教授侯捷说。
“我是周口一个普通的孩子,好好读书,追求自己的梦想,照顾好自己的家人,是勤劳朴实肯干的家乡人教给我的。”洪战辉充满感恩的话让人们感受到周口人的质朴美德。
周口英模人物的群涌现象,既有历史原因、文化因素,又与典型引路、政府引导密不可分。长期以来,周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养、评选、表彰、宣传英模人物,在媒体开辟“道德楷模”专栏,举办专场文艺晚会,组织报告团深入基层巡讲,关爱扶持英模,一次次掀起颂英模、学英模、做英模热潮。
如今在周口,爱岗敬业、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见义勇为等不再仅仅只出现在英模身上,而是正在变成具有普遍性的民风。
(原载1月20日《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