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锐评观点
 
 
 
2013年1月2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笔试倒数第一,“破格”理由何在

  □ 朱巍

  最近,辽宁省丹东市政府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破格”提拔了一名“80后”女副市长董海涛,该事件引起了社会极大反响。对此质疑的,不仅在于她的年龄和资历,更在于该市组织选拔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常”行为——董海涛笔试成绩在25人中倒数第一,却可以高居副市长之位;之前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却可以参与管理一个城市;本身三流大学的外语专业,却被安排主管该市的教育工作。

  此次丹东市实施的破格选拔制度,从本质上说没有问题,符合国家提倡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政策。关键在于,“破格”制度的本意,是要提拔确实是某一领域的突出“人才”,并非“破格”就没有规则。

  公众的质疑在于,无法从这次“公开选拔”中看到“破格”遵守的规则到底是什么。既然本次选拔制度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构成,笔试的成绩当然应作为选拔的重要依据,董海涛的笔试成绩为25名候选人中的倒数第一,这种垫底的成绩竟然可以通过一次所谓的“直播演讲”就“转败为胜”全票通过,令人诧异。从董海涛公布的简历上看,也丝毫看不出有任何过人之处,一所少人听说过的三流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有着从事几年办公室工作的经验,仅此而已。

  当然,董海涛或许真有过人之处,但面对这些质疑,希望丹东市考录机构能够说明理由,说服公众。

  即使现在还无法对这件事下结论,但官员选拔的“破格”之举,还是要警惕一些不好的苗头。首先,选拔的是人才,不是“按图索骥”,即便要协调领导班子的“各种比例”,比如男女比例、非党比例、年龄比例、民族比例等,但也要遵循基本的原则底线。考试成绩不一定名列前茅,但也不至于最后一名。其次,选拔的形式不能走过场,把笔试面试仅仅当成“参考”,如果选拔不能遵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为社会提拔俊才,那就是辜负了民众的信任。最后,选拔不能有“潜规则”,破格者与权贵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已不是新闻,虽然“内举不避亲”,但适当的避嫌还是应该坚持的。

  有媒体在报道“80后”女副市长“破格”提拔时,通篇都是肯定之词,却回避了“笔试倒数第一”这一关键点。从其他媒体和网络对此事的评价来看,几乎普遍对此持质疑态度。有理由相信,不仅公众如此,丹东市的市民和大部分公务员也会如此。市民担忧的或许是,副市长的职位不是用来积累经验的试验场,合适的人选必须有带领他们前进的智慧和经验。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还是那句话,面对公众“笔试成绩倒数第一却提拔”的质疑,有关方面需要给出一个理由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周口/便民
   第06版:周口正能量年度回访(一)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国内综览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晚 晴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广告
   第17版:汽车·旅游
   第18版:汽车/资讯
   第19版:汽车/服务
   第20版:旅游/资讯
   第21版:旅游/资讯
   第22版:汽车/视点
   第23版:汽车/生活
   第24版:汽车/广告
愿扶贫关怀辐射所有“骆驼湾村”
用权力阻碍的哥回家是“双输”
笔试倒数第一,“破格”理由何在
莫让“侮辱说”
掩盖“北京咳”背后的真问题
“强迫包机”为机场“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