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劲松 文/图
在商水县姚集乡张庄行政村有一棵古皂荚树,它像一位耄耋老者,慈祥、安静地挺立在路边。该村村民没有人能说出该树的年龄,也没人能说出它的来历。
在民间,皂荚树一直是人们心中的“树神”,它浑身是宝。古人不仅常用荚果去污,而且皂刺、根皮均可入药。旧时,人们还有在屋门悬皂荚果、院角放皂刺的风俗,相传状若刀形的皂荚果、略带毒性的皂刺可以吓跑鬼怪,起到除秽驱邪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皂荚果早已退出了洗涤用品的行列,但在村野乡间,一个个与古皂荚树紧密相连的故事,仍在人们口中流传……
树干“分家”
仍生命力顽强
2月3日上午,在姚集乡张庄行政村,记者得以目睹古皂荚树。只见它树干中空,能容一两个人站在里面(右图)。树干中下部开裂为两瓣,两侧树皮和很薄的木质部分支撑着树冠,这棵古皂荚树像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好像随时都会倒下。虽然树冠上方只剩一个主枝,可它仍然顽强地生长着,让人油然而生一股敬意。古皂荚树的枝头上,零星的皂荚果还在风中抖动,树枝似鸾舞蛇行,相互穿越、彼此靠接。
现年87岁的该村村民张德显介绍,他小的时候,古皂荚树就这么高、这么粗,树干中空,只是那时树干中下部还没完全开裂。近些年,由于古树越发老朽,树干中下部完全开裂,现在这棵树就只剩两侧树皮和很薄的木质部分支撑整个树冠,看其样子,真担心有一天古皂荚树的身躯会突然倒地。
然而,古皂荚树如今依然挺立,人们不得不赞叹其生命力的顽强。也许是由于树干开裂,绵长的运输线和贫乏的仓储,无法保证枝叶对养分和水分的需要,老的主枝不断枯死,新的主枝不断形成,构成了粗干细枝的自然景观,这也许是物竞天择,生物对自然界的一种适应吧。
村民们说,夏天,古树繁茂的枝叶,投下大片的绿荫,成为他们休闲的绝妙去处。晚上,劳作了一天的村民,三三两两,在古树下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聊上一会儿,一天的疲惫就都抛到了九宵云外。古树下也是傍晚放学的孩子们的乐园,那里留下过不知多少孩子纯真的笑声。特别是到了秋天,成熟了的皂荚果,外形很像刀子,从树上掉下后,孩子们捡起来轻轻晃动,皂荚果会发出清脆的响声,像铃铛一样有趣。
是张庄村民心中的“树神”
作为张庄村的标志,村民对这棵古皂荚树可是敬爱有加。可有关这棵古树的来历和年龄,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要问这古皂荚树的年龄,我还真说不清,就是我爷爷也说不清楚,据爷爷讲,他小的时候这棵树就是这么大。”张德显对记者说,“村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这棵树的树龄,也不知是何人所植。虽然该树历经沧桑,但它仍枝繁叶茂,这棵古树不光是村民们心中的‘树神’,更是一代代张庄村民成长的‘见证者’,这棵古树,已经被村民神化,逢年过节都会有人来朝拜的。”
张德显说,皂荚树结出的皂荚果是天然的洗涤剂,上世纪70年代前,全村人都靠它洗衣、洗被,皂荚果洗衣服泡沫多,洗出来的衣服很干净。皂荚果成熟的季节,乡亲们来到树下,用一个带着小勾的长竹竿,勾一串皂荚果下来,用石头砸开,泡在放衣服的盆里,就可以把衣服洗得干净清新,古皂荚树的皂荚果几乎可以让全村人洗上一年的衣服。
村民们介绍,春天,皂荚树长出嫩黄的新叶;夏天,皂荚树开出了黄绿色的小花,吸引成群的蜜蜂在花丛间飞舞。花期结束,枝叶间就会挂出数以万计嫩绿的小皂荚果,在绿叶丛中慢慢拉长、长大,像一串绿宝石挂满树枝,俨然一柄柄宝刀,在风中窸窣作响,婆娑起舞。到了冬季,古皂荚的叶子落了,皂荚果也由绿变黄,由黄变绿,继而变黑。滴滴溜溜挂满一树,寒风发狂的夜晚,皂荚果会落得满地都是,村里人可以随意拾取。
据商水县林业高级工程师魏立华介绍,2005年,该县在统计本县古树名木时发现了这棵古皂荚树,根据其木质部分的年轮和腐朽的程度以及生长态势看,这棵古树估计有300多年的历史。
说起这棵古皂荚树的故事,村民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传说在清朝末年,有几年赶上干旱无雨,村民就在古皂荚树旁搭起了台子,请来道士作法祈雨。没多久,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忽然,一道闪电从天而降,转瞬将古皂荚树的树干到树根击空。顷刻间,大雨倾盆,皂荚树从此也就树干中空。
树下炸不开爆米花
现年66岁的村民张回介绍,上世纪80年代,乡里的电影队在该村放电影,把发电机放到了古树下,可机器无论如何就是不能启动,后来有人建议挪挪地方再试,令人称奇的是,发电机挪到其他地方后就顺利启动了。
几年前,村上来了一个炸爆米花的师傅,他把摊子扎在古树下营业,可起初炸了几次,爆米花就是炸不开,大家都很奇怪,后来有人想起了在树下发电机不能启动的事情,建议他挪挪地方再炸。果然,师傅把摊子挪到路的另外一侧后,爆米花就炸开了。
从此,古树下不能放电影、不能炸爆米花的故事在村民中流传开来。至于古树下是否真的不能放电影、不能炸爆米花,记者没有做实验,不得而知。
据周口市民俗协会理事付海水介绍,由于皂荚树上结的皂荚果外形像一把把小刀,刀会伤人,所以民间有院中不栽皂荚树的风俗,皂荚树大多长在宅子以外,并且多为自生自灭,即使是人为栽种,也大多在荒地、废地,或者在坑塘边,便于人们洗衣使用。
付海水说,这个风俗和民间流传的诸如“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门前不栽鬼拍手”的民谣相似,都显示了人们趋吉避凶的本能。
村民盼古树得到保护
记者看到,这棵古皂荚树孤零零地站在路边,无人管理,周围没有护栏,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前几年,林业部门相关人员来考察过,可之后,再也没人关心过这棵古树了。”现年78岁的村民张忠心说,“前几年,有人想买走古树,在村民们的一再反对下,古树才得以生长至今。不过,看古树老成这个样子,如不加以保护,说不定哪天它真会遭遇什么不测。”
市林业局林业高级工程师刘中山说,古树名木的存在,见证着周口大地的繁荣与发展,是绿色文物与活的化石的展览,更是历史的记载,灿烂文化的缩影,物种资源丰富的象征。它的复杂的年轮结构,蕴含着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的变迁史,它对研究树木生理具有特殊意义。另外,人们无法用跟踪的方法去研究长寿树木从生到死的生理过程,而不同年龄的古树可以同时存在,能把树木生长、发育在时间上的顺序展现为空间上的排列,有利于科学研究工作。
刘中山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同时规定:“对古树名木实行统一管理,分别养护。应当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和标志,规定保护范围,加强养护管理。”并严格强调“严禁砍伐或者迁移古树名木”,对“砍伐、擅自迁移古树名木或者因管护不善致使古树名木受到损伤或者死亡的,要严肃查处,依法追究责任”。
线索提供 任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