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2013年3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商水古棠梨:二百龄“盆景”“蹲”村头
  古棠梨

  □晚报记者  张劲松  文/图

  “棠梨叶落胭脂色。”这是宋代诗人王禹偁赞扬棠梨奇妙景观的诗句,意思是说棠梨的叶子纷纷飘落,红得好似胭脂一般。其实,棠梨不只叶子漂亮,她的花更漂亮,果实也很好吃。

  3月11日,记者在线索提供人任永开的陪同下,来到商水县白寺镇秦湘湖行政村,探访该村东头的两棵棠梨。据该村村民介绍,这两棵树距今约有200年的历史,它们是该村王家祖坟的标志,也是该村的一大景观。

  两棵古棠梨

  如巨大盆景“蹲”村头

  当日14时许,记者在任永开的陪同下,驱车前往秦湘湖行政村,远远就看到了村东头的两棵棠梨,只见它们像两个巨大的盆景,高逾10米,形态怪异,躯干嶙峋,苍老的枝干直插向天空,像两位老人南北相对站立,默默无言。

  近看,两棵棠梨正好在一片坟头上扎下深根,四周干枯的杂草簇拥着硕大的树干,靠南边的棠梨向东南倾斜,胸围两米有余,靠北边的棠梨向西北倾斜,两棵树的茂密树枝像龙爪一样盘旋着,纠结着。

  棠梨北侧是秦湘湖小学,校园里孩子们的读书声、嬉戏声与肃穆的古树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古树平添了无限生机。

  原本三棵棠梨

  树冠相连如伞似盖

  现年55岁的村民王连社介绍,古树扎根的坟地是他们家的祖坟,这片祖坟埋了他们上辈多少代人他也不清楚。王连社说,他们家祖坟上原本长有3棵棠梨,大小高矮差不多,分别向东南、西北、西南3个方向斜躺,3棵树所处的位置基本上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当年,3棵树的树冠连在一起,就像一把巨大的伞,把整片坟地完全罩住。

  “可惜的是,由于我们整个家族几十户人家逢年过节都要到祖坟上祭拜,总是把鞭炮挂在树上鸣放,就这样经年累月,到了1998年,西边的棠梨便被鞭炮崩死了。”王连社遗憾地说,“西边那棵树伐掉后,做了3口棺材木料还没用完。北边那棵古树主干也于上世纪50年代初被我们家族人伐掉用作家具材料了,现在看到的北边那棵树的树干是从根部长出的一个侧干,当年伐掉主干时这个侧干,你看,这个侧干已经长得比碗口还要粗了。”

  古棠梨树龄约有两百载

  谈起古树的年龄,该村村民没人能说得清。不过,对于它们的来历,村民们还是口径一致的。“按照农村风俗习惯,除柏树外,坟地上是不种其他树种的。”该村现年70岁的村民王保田和王连社是堂兄弟,他说,这两棵古棠梨生长在坟头上,一定不是他们祖先有意栽植的,应该是野生的。至于从哪儿来的种子,他推测,这可能是鸟儿从别处衔来的树种洒落在了这里,生根发芽,逐渐长成了大树。由于棠梨能结果,又好看,所以王家祖辈就没舍得伐掉,它们得以生长至今。

  “据上辈人讲,两棵老树应该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王保田说,听他爷爷讲,向上追溯9代,当时王家人在该村只有兄弟几个,由于这里地势低洼,是商水县有名的“五湖十八坡”之首,长年闹洪灾,生活困难,弟兄几个中的一个就逃荒到信阳罗山,在那儿安家落户,若干年后,他想回老家探亲,可由于身体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他为使后人方便寻根问祖,临终时,便对后人讲,他们老家在商水县城西南10多里处汾河南岸,祖坟上最明显的标志就是3棵棠梨。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两棵古树距今约有200年的历史了。

  棠梨花开春意闹

  “棠梨子树,棠梨子糖,棠梨子树上盖瓦房......”说起棠梨,王连社就想起儿时母亲哄他入眠时不知唱了多少遍的歌谣。

  王连社介绍,每年春天到来,棠梨上便结满了雪白色的棠梨花,一朵朵绽开的花瓣犹如小小的梅花,煞是好看,大有棠梨“枝头春意闹”之意境。春雨来临时节,飘落似雪的梨花,更是一番浪漫的景致。夏天,棠梨树叶青绿活泼,密密匝匝覆盖着树冠,在草地上投下绿荫,常能听到鸟儿在枝叶里鸣叫。

  “在我儿时,没有什么水果解馋,夏季,我曾偷偷尝过尚未成熟的青涩小棠梨,它小指甲盖般大小,味道苦涩,又缺少水分,难以下咽。”王连社描述说,深秋以后,棠梨叶子落光,满树挂满了黄褐色的棠梨,在秋风中争相摇曳,令人垂涎。

  “其实,新鲜棠梨采摘后味道很涩,并不能立即食用,我们总是把采摘下来的棠梨填进麦秸垛里捂着,等储藏一段时间后就可以食用了。”王连社说,“如果储藏的时间不够,棠梨就呈金黄色,涩味会轻许多,也很好吃。熟透了的棠梨变成黑色,烂烂的、凉凉的、甜甜的,放到嘴里一抿就咽下去了,味道真是美极了。”

  从王连社的言谈中可知,棠梨曾经带给他多少童年幸福的回忆真是数也不数清了,他说,他小时候常在树上捉知了、捕小鸟,在3棵树的树枝间来回攀爬,玩得很是过瘾。

  据当地人讲,棠梨的用途很广泛,由于其与梨树有亲缘关系,是嫁接梨树的良好砧木。由于木材坚硬,供制精细家具、雕刻图章或用作板面。果实含糖量15%~20%,可食或酿酒。根、叶、花及果可入药,有健胃、止痢、止咳之效,并能解羊毛和藜芦中毒,树种亦可作庭院观赏植物。

  “甘棠遗爱”传美谈

  棠梨的花洁白似雪,它的果实更是甘美饴人,是当地的孩子心中的美食,它的背后更有一个个美好的传说。

  你听说过“甘棠遗爱”这个成语吗?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甘棠,即棠梨;甘棠遗爱这个成语的意思为旧时颂扬离去的地方官。 

  该成语故事出自《诗经·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相传周武王灭了殷商,建立了周朝。他死后,把江山传给了儿子周成王。周成王即位的时候年幼,由周公和召公辅助。

  召公有一个特点,喜欢到基层去,深入各地去办公。有一次,召公到他的分地召地(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南)去办公。地方官吏要群众腾出房屋让他休息,烧茶备饭招待他,他马上制止。当时天气炎热,召公每天就在一棵甘棠(在今岐山县刘家塬村学校内)下办公。召公在当地待了不少天,他办事非常认真公正,使民无冤抑,安居乐业。他走之后,老百姓十分怀念他,说:“如果天下的官员都像他这样的话,不就太好了吗?” 

  召公作为一国家官员,在基层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换来了百姓对他的爱戴,又因他在甘棠树下办公,从此,“甘棠遗爱”传为美谈,后来逐渐演化成一条成语。

  “甘棠遗爱”这一千古佳话,在周王朝发祥地岐山境内也能得到许多实物佐证。今岐山县城西南十里许的刘家塬村有召公祠,祠内有甘棠树及慈禧太后题、光绪皇帝御赐“甘棠遗爱”匾额一块,乡亲们皆言祠内之古甘棠乃《诗经·甘棠》一诗所咏之树。周公庙内尚存一高230厘米、宽74厘米、厚15厘米的石碑,该碑是清道光25年春岐山县令李文瀚在召公祠观赏甘棠开花绘成一幅图后经邑人武澄勒石而成,上刻有甘棠图案、“召伯甘棠图”五个篆字及《甘棠图记》草书。另外翻阅历史、地理典籍《括地志》、《水经注》、《史记索隐》、《诗集传》及《岐山县志》,均有这方面的记载。线索提供 任永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2013全国两会
   第03版:2013全国两会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县域新闻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国内综览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晚 晴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闲情/广告
   第17版:汽车·旅游
   第18版:汽车/资讯
   第19版:汽车/广告
   第20版:旅游/资讯
   第21版:旅游/广告
   第22版:汽车/关注
   第23版:汽车/生活
   第24版:汽车/广告
商水古棠梨:二百龄“盆景”“蹲”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