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锐评观点
 
 
 
2013年5月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农丹姜”何以能“特供”国人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潍坊峡山区农民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生姜。神农丹主要成分是一种叫涕灭威的剧毒农药,50毫克就可致一个50公斤重的人死亡。据悉,潍坊当地出产的生姜分出口姜和内销姜两种。外商对农药残留检测非常严格,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农药。

  此前媒体曾经报道过“硫磺姜”、“六六粉姜”,“神农丹姜”是“涉毒”姜家族中的新成员。而这个新闻令人吃惊之处除了涉毒花样翻新,还有就是,涉毒姜和无毒姜生产供应的内外有别。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潍坊菜农按照国内外不同的监管水准,而启动“有毒生产模式”或“无毒生产模式”。当地菜农显然知道,出口日韩等国的蔬菜没法蒙混过关,所以,种植外销生姜、大蒜、大葱等等都不敢逾越雷池。

  然而,内销姜的农药残留检测,则形同虚设。报道称,只要找几斤合格的姜去检验,就可以拿到农药残留合格的检测报告。而当地农民对神农丹的危害性都心知肚明,使用过这种剧毒农药的姜,他们自己根本不吃。

  潍坊的农民并非不能生产安全可靠的生姜,种植“神农丹姜”也不是因为无知与蒙昧。“神农丹姜”固然生长于“人人相害”的伦理土壤中,但是,其成为国人的“特供”食品,更离不开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的宽松和懈怠。

  尽管,目前尚无权威的检测报告表明,“神农丹姜”药残是否超标,危害性究竟有多大,但是,这也恰恰显示了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无能”。当地用神农丹种植生姜,不是一年半年的事情了。然而,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没有领先媒体发现问题。从产地到销地一道又一道监管程序,那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竟然阻挡不住“神农丹姜”,真是个笑话。

  现在山东方面正在收缴“神农丹”农药,销毁有毒的生姜、大葱等农作物。这些工作固然必要,但当地更需反思的是,最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监控何以出现了空白;最需要整顿的是,基层食品监管职能缺位,监管机制形同虚设、漏洞百出。而最近曝光的狐狸肉、老鼠肉冒充羊肉,以及此前曝光的诸多食品安全事件,也充分暴露了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乏力。

  同时,也应该看到,“神农丹姜”并非特例。国内食品生产者采取国内、国外双重标准,有其普遍性。外销和内销食品安全质量的巨大差异,不仅仅在生姜、蔬菜、水果,甚至也在乳制品等其他食品领域存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副局长杨刚就曾表示,质检总局的数据显示国内的乳制产品86%都是合格的,出口产品98%都是合格的。

  国人享受有毒食品、不安全食品的“特供”,无疑是一项悲哀的现实。一方面,希望山东方面珍视“中国菜篮子”的声誉,不要头痛医头,而是从根本上加强和改进药残检测等制度;另一方面,国家层面在加强立法、鼓励媒体监督之外,也要加强一线的监管力度,推进食品检测信息的公开透明。如此,方能早日让国人告别食品安全的焦灼。

  (转载自《新京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城事社区
   第06版:中国梦 我的梦
   第07版:中国梦 我的梦
   第08版:国内综览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周口博客圈
   第15版:周口文化/旧闻
   第16版:广告
   第17版:时尚消费
   第18版:酒坊/酒韵
   第19版:魅力家居
   第20版:家居/家装
   第21版:建材家饰
   第22版:时尚/家居
   第23版:食尚/美味
   第24版:聚焦/广告
“神农丹姜”何以能“特供”国人
要清查政府采购劣质字典的猫腻
女生粗暴待临时工母亲的反思
请警察叔叔都先走一遍
故宫的玻璃不该这么脆弱
虚假“无公害处理”是更大“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