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朱保彰 文/图
座谈会现场有一名从本土走出去的著名作家,他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他叫刘庆邦,现为中国煤炭作协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意等多国文字。记者在采访刘庆邦时,他比较随和,在谈话中不乏有精辟的言语出现,让人感受到这名50后作家具有的现代气息。
对于“周口作家群”崛起现象,刘庆邦说,自己虽然是周口的本土作家,但对于周口的“作家群”能撑起一片天地,起初并不抱有多大希望,因为在文学豫军里,数南阳的“作家群”名气最大,也是一支比较有实力的作家队伍。直到2005年应地方政府之邀,他回周口参加了“‘周口作家群’研讨会”,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很认真地阅读了周口本地每个作家的作品,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周口这块并不发达的土地上竟然活跃着几百名作家,老中青相结合,而且优秀的作品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说来可真是欣喜加惊喜。
对于周口作家异军突起的现象,刘庆邦归纳为三点:第一是有深厚的历史优势,这里的优势包括人祖伏羲、道教李耳等,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是每个作家用之不竭的题材;第二是民间文化优势,每种风俗习惯都是我们所独有的民间文化;第三是本地语言优势,周口处于南北地带的交汇处,语言非常丰富,如果能把本地人的对话整理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看的小说。刘庆邦说,家乡的语言优势较为明显,在乡土小说里,大多采用的是对话或对白,使用的大多是地地道道的乡土语言,听起来亲切自然。南方地区的作家却很少用方言来对话,因为那样非常吃力。刘庆邦寄予“周口作家群”很高的期望,他希望周口本土的作家都能走出去,用实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