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周口文化/旧闻
 
 
 
2013年8月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银匠:千“吹”百炼送美丽
  资料图片

  ■晚报记者  朱保彰

  金银匠是指民间专门从事金银首饰加工制作的人。相传始于春秋,在战国时期达到鼎盛,距今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了。自古以来,由于黄金白银是财富的象征,而且具有柔软、易加工的特征,人们对黄金饰品颇为喜爱,使打造金银首饰逐渐地成为一种职业。以前的金银饰品多为手工打制,想要打制金银饰品的人,会把金银带到金银匠那里,当面把金银称重量、定成色,再当面为顾客打制金银饰品。其中有一道关键工序叫“火熔”,借助一根弯管,用嘴吹气来控制火苗、温度,千“吹”百炼之后,精美的饰品或工艺品就成型了。如今,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手工打制的金银饰品正逐渐被机械化作业所代替。

  “寻访周口老行当”16

  资料图片

  拜师学艺先“练手功”

  金银匠这个行当的现存艺人要比之前所报道过的那些匠人相对好找些,因为无论是在周口市区还是在县城都散布着靠手艺坚守老传统的艺人。在一位老太太的指引下,记者在沈丘县新华街的一角找到了正在为人打造金戒指的老艺人张长顺,他今年已经68岁了,戴着一副老花镜,但干起活来手不抖,敲打首饰很准确,他为人打造金银首饰已经有50个年头了。

  张长顺谈起自己进入金银匠这一行感慨颇多。他说,当时如果因蝇头小利贪财或者耐不住练苦功,或许就走不到今天这个还在坚守的行业。与其他的传统行当不一样,金银匠是一门传统的细致的手艺活,这种手艺没有传承,只有学艺。入行首先拜师,拜师是要有人当介绍人或者担保人才行,因为金银首饰是比较珍贵的东西,碰到品行不端的学徒,手艺没学到,中途将师傅店里的金银饰品偷走了损失可就大了。因为都是客户送上门的活,“诚信”二字就变得非常重要。金银店最忌讳丢失别人送来加工的东西,如果丢了东西,无论值钱与否,你这个店的生意就会因名誉受损而一落千丈。

  张长顺是经过介绍人给师傅送去两斗豌豆当学费才开始入行的。经过一番考验,才开始当学徒入匠铺干各种杂活。最初的学习是“练手功”,比如给金银器铸铅、将金银砖打成薄片、打磨、拉丝、组装;然后师傅会点滴教一些刻花手艺,更多的学习要在一锤一锤的敲打和枯燥繁复的技工中渡过,历经几年时间才能出师。由于张长顺的悟性好,他跟着师傅不到两年就出师了。其间,师傅还会有意无意地丢些成色不足的金银来试探他。张长顺说,如果贪小便宜了,从此师徒关系也就终结了,根本学不到真手艺。

  加工金银是个良心活

  金银匠的工具一般是砧子、锤子、锉子、钳子、火枪(用嘴吹),还有各式的模具等。张长顺说,金银匠每天过着敲敲打打的生活,其实每时每刻都在用工具敲打自己的良心,别人送来的东西你要原原本本地给人家做好,金银匠最忌讳的就是缺分短毫,非常注重自己的技艺和名声。

  “现在的金银匠不多了,在我们县城靠这生活的还不到10个人。在过去,金银匠都是根据个人喜好,按顾客需求去定做金银饰品,一般是老牌的师傅手艺堪称精湛,备受青睐,顾客自然也会络绎不绝。生意好的原因,就是师傅讲究信誉,不但不会昧下顾客的丁点金银,有时还会给人贴补点金银,现在的匠人谁能做到?”张长顺道出了金银匠生意的秘诀,那就是为人要厚道讲诚信。在过去,闺女出嫁要陪送金戒指;生儿子、闺女的要银项圈、银狗、银锁等一些饰品,都喜欢找老店铺制作。张长顺说,他每次接过活都是小心翼翼操作工具,精雕细刻,一件件造型新、图案美的金银首饰便在手下成形,看着别人高高兴兴地把东西拿走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一年四季,店铺乒乒乓乓响个不停,那种敲打金属的响声,听起来也格外入耳动听,一天不听这声音就心里发痒。顾客送来金银回炉后,经过一番捶、敲、压、剪、吹、刻、磨后,一枚枚戒指、一根根簪子、一副副手镯、一个个项圈等就会按照顾客的要求而诞生,华贵与精致之中也饱含着自己精湛的手艺和创新的智慧。

    传统手工艺逐渐衰退

  张长顺说,他所经营的金银首饰打制生意鼎盛时期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到2000年之前,生意好到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他和儿子工作一天下来,累得浑身都是酸软的。上世纪50年代,国家对金银销售实行控制,不允许个人经营,所有个体金店均关闭,金银匠们也只能是在暗地里为顾客打制金银首饰。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政策有所放宽,一些人才开始在家里打制金银饰品,但仍不能公开销售。随着个体经营逐渐放开,眼下金店、珠宝店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事了。

  “现在人们购买首饰都是到品牌珠宝店里去买,因为价格便宜、款式也新颖。”谈起眼下的生意,张长顺称大不如前。以前手工打的镯子、戒指坏了都拿他这儿修,等到他这一代老金银匠都不做了,那些坏了的饰品就只能成摆设了。现在没人肯学这个行当了,不仅辛苦,竞争力大,而且前景不是多好。谈到自己的技艺如何能传承下去,张长顺感慨地说,再好的老行当,在高新工业技术的竞争下,也只能是有手艺无市场,金银匠的传统手工艺会逐渐消失,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专题
   第06版:高温下的“烤”验
   第07版:人 物
   第08版:国内综览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周口博客圈
   第15版:周口文化/旧闻
   第16版:广告
   第17版:时尚消费
   第18版:酒坊/酒韵
   第19版:魅力家居
   第20版:家居/家装
   第21版:建材家饰
   第22版:时尚/家居
   第23版:食尚/美味
   第24版:聚焦/广告
金银匠:千“吹”百炼送美丽
古代县令并非都是七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