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今年4月,“H7N9禽流感”曾经是个新闻热词,而H7N9禽流感是否有人传人的能力,也一直未排除。8月7日,英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来自江苏省疾控中心研究人员的报告,称最新研究发现了H7N9禽流感有限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江苏省疾控中心7日也表示,这种传播效力很低,公众没有必要恐慌。
可能与血缘有关系
8月7日,英国医学会杂志(BMJ)在线发表了江苏省疾控中心的有关一起可能因H7N9禽流感病毒人与人传播导致发生的家庭聚集性病例的研究报告。这起家庭聚集性病例涉及父女两人。60岁的父亲平时经常光顾活禽市场,发病时间据最后一次接触活禽时隔五六天。患者3月11日入院治疗,随后症状恶化,3月15日转至加护病房,5月4日死于器官衰竭。而女儿先前并没有直接接触活禽,在父亲生病后她一直在照料护理,也未采取防护措施,在大约与父亲最后接触的一星期之后发病,也死于器官衰竭。
此前,H5N1等禽流感病毒都曾发现人传人特征,因此在H7N9上找到有限的人传人能力并不让人意外,公众没有必要恐慌。
专家表示,第二例病例的发病是在完全没有个人防护,并且可能是直接接触第一例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帮助清理其口腔中痰液)的过程中感染的;而其他家庭成员,以及与首发病例同病房的其他人均没有感染,这进一步说明,病毒可能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而传播,而通过飞沫或气溶胶以空气传播的可能性极低。因此,在接触病人的同时,只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和手套);在处理病人的分泌物后,及时洗手和消毒,完全可以防止被感染。
此外,首例病例的多个密切接触人员,包括其女婿(在其岳父生病住院期间,也为其提供护理),都没有出现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只有第二例病例感染发病,可能与其和第一例病例之间有血缘关系这一特点有一定关联;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接触病人的分泌物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病毒受体仍是禽源
此外,报告还指出,从两个病例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毒的基因测序和功能氨基酸位点分析发现,病毒与此前从其他病人中分离的病毒一样,没有发现关键的功能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该病毒的受体仍然是禽源。从这一点上来说,禽类对该病毒相对比较容易感染,而人和禽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受体不同,则很难感染该病毒。
而据报道,与这对父女有密切接触的43人,H7N9禽流感病毒检测均呈阴性,也显示了病毒传播能力有限。
江苏省疾控中心表示,该研究提醒科研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要关注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病例,因为一旦聚集性病例增多,则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引发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效力增强。目前这种现象并没有发生,但需要密切关注。(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