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告称,炒菜含有较高的致癌物丙烯酰胺 专家称“热锅冷油”炒菜才健康
□晚报记者 姬慧洋
本报讯 最近有一条内容为“高温炒菜有风险?炒西葫芦也不能吃了?监测称含致癌物丙烯酰胺仅次于炸薯条”的消息在微信、微博圈疯传,就连国内各大知名网站也纷纷转载。
炒菜到底能不能吃?怎样炒菜吃才安全?8月14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周口市营养师协会,相关专家称,炒菜能吃,“热锅冷油”炒菜才健康。
A
一个研究报告引发的讨论
事件还原
近日,一条内容为“高温炒菜有风险?炒西葫芦也不能吃了?监测称含致癌物仅次于炸薯条”的消息在微信、微博圈疯传,网友纷纷转载并发表评论。网友莫微说:“要说烤肉、腌肉易产生致癌物,一点也不稀奇,但这炒菜怎么也会致癌呢?敢情我每天都在吃致癌物啊?这太可怕了。”网友絮调侃说:“现在到底什么才是安全的呢?连炒菜都不安全了,我们还是赶快收拾包裹回火星吧!”“吃了快30年的炒菜了,才知道原来我就生活在致癌物中,看到这条消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网友蝶恋花说。
记者搜索相关资料发现,这个消息源自香港食品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发表的《首个总膳食研究报告》,报告称,经过实验发现,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平均每公斤高达360微克,仅低于零食类的薯片(680微克)和炸薯条(390微克)。大蒜、洋葱在高温烹调后,平均每公斤分别释放200微克、150微克丙烯酰胺,位列第二、第三名。此外,空心菜、灯笼椒、茄子等我们经常食用的蔬菜则均进入前十名。相比之下,生菜、菠菜、苋菜在炒制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较少,平均每公斤低于10微克。
B
高温炒菜易产生致癌物
专家解释
关于老百姓对高温炒菜易产生致癌物的疑问,市营养师协会副理事长魏长民说:“我也看过这个研究报告,其中提到蔬菜加热后会产生致癌物,其实这是指在实验室情况下,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经过120摄氏度以上高温长时间烹制后就会释放出丙烯酰胺。此外,口感上比较酸的蔬菜,如番茄等,烹饪时较不易产生致癌物。而口感上发甜的蔬菜,本身含糖就多一些,再加上酸度低,相对更容易释放出致癌物,比如报告里提到的西葫芦、洋葱等。”
C
“热锅冷油”炒菜才健康
专家支招
既然高温炒菜会释放出致癌物,那么是不是我们传统的炒菜就不安全了?是不是以后就不能吃炒菜了?情况是不是真的这么严重?对于这一系列问题,魏长民说:“从理论上讲,报告里提到的实验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和老百姓日常处理蔬菜的情况不太相符。市民在家里都不会一直用12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持续爆炒蔬菜,加上蔬菜本身遇到高温后会析出一部分水,水可以降低蔬菜的温度。如果据此结论提倡人们不要炒某些菜吃了,并不太合理。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蔬菜千万不要烤着吃,烤后焦黄、变深、发黑的蔬菜,往往会产生致癌物。”
那么怎么炒菜才健康呢?魏长民说:“健康的烹饪方式应该是‘热锅冷油’低温烹调。所谓‘热锅冷油’,指的是先把锅烧热了,然后放入烹调油。不要油温很高时炒菜,而应是油放进去后马上就开始炒菜,这样烹调温度就不会太高。只要保证低温烹饪,一般不用担心致癌物的问题。”
■相关链接
丙烯酰胺,它原被认为是工业化学物,但近年发现,高温油炸、烧烤食物也会产生大量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很有可能致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丙烯酰胺列为第二类致癌物。此外,丙烯酰胺还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摄入高剂量的丙烯酰胺会令人情绪低落,产生幻觉,甚至失去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