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就是由日常生活中平凡琐碎的家务事构成的。只要坦然面对物品,也就是坦然面对自己。整理房间也就是整理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要有所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总而言之,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到达这样的状态:“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和单纯的扫除、收拾不一样。换句话说,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性”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 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 主语永远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现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要的物品。通过这个过程,你可以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
到今天,我已经以断舍离为主题做了近8年的讲座,亲眼所见的令人生出现加速度变化的学员也已经不计其数了。他们所做的,看起来只不过是一个劲儿地扔掉东西而已,然而断舍离的不可思议之处,就在于它会带来行为的改观,有时候甚至会让人生出现重大转折。换工作、辞职、迁居、搬家、结婚、离婚、再婚……这简直就像是打开了盖子,把不知不觉间封存起来的内在力量释放出来了一样;也像是制造出一个契机,让每个人都能够回归原本的人生态度;还像是点燃了可以让人的生命炽热燃烧的导火线,也就是像扣下扳机似的……这就是断舍离的有趣之处。
我与断舍离的相遇是在差不多20年前,契机是当时我在高野山的寺庙借宿,看到了修行僧非常爱惜地使用着生活必需品,以及把每个角落都仔仔细细打扫干净的整洁舒畅的日常空间。这与并非日常生活的宾馆里的舒适感不同,是非常清爽的。当时,杂志和电视上正在盛行收纳术,非得把堆到满出来的东西仔细地分类、整理、收纳,否则就没办法收拾屋子——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想来,我们的生活是在不停地做加法。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走上街,到处都充斥着无穷无尽的物品。然而无论是物理上还是精神上,我们是不是连“让自己混乱的东西”都背上身了呢?近距离观察高野山的生活,让我发现了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的重要性。
与之相联系的是我过去在瑜伽教室学到的“断行”、“舍行”和“离行”。这是为了斩断欲望、脱离执念的修行哲学。这种哲学能不能用在聚焦于人与物的关系的行动上呢?通过这样思考,我想出的语言就是“断舍离”。结果,原本并不擅长整理的我,现在却以断舍离这种减法解决法开设讲座。人生真是很不可思议。
(山下英子)
《断舍离》 [日]山下英子 著 吴倩 译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