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提笔忘字,似乎正在成为不可回避的集体尴尬。汉字听写,成年人不如在校生,大学生不如中学生。而前不久《中国青年报》发起的调查显示,98.8%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除了提笔忘字,还有落笔错字,以及书写难看。汉字,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甚至有人惊呼,我们已经成为电脑时代的新文盲。
提笔忘字,“罪魁祸首”是键盘。正如有人调侃的,我们不应该再自称“笔者”,而应该自称“键人”。久不见,必然陌生;久不写,难免手生。前不久,某档电视节目测试,十个人中居然有九个不知道“熨帖”、七个不会写“癞蛤蟆”……
有人把提笔忘字称之为“汉字危机”,认为会“塌了文化的根基”,因为汉字是传承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其实,不必大惊失色,在键盘时代,提笔忘字是一种挡也挡不住的必然。快节奏的生活,高效率的要求,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放弃电脑,拒绝键盘打字,而重新选择笔墨纸砚。
时代变了,书写的工具和方式也在变。甲骨文、金文时代,刻刀是主要工具,骨器、铜器是介质,铸刻是主要书写方式;在篆书、隶书到楷书的演进过程中,软笔成为主要工具,简册、丝帛和纸张相继成为介质,软笔书法成为书写方式,而铸刻演化成一门艺术;近代,硬笔逐渐取代软笔成为书写工具,纸张成为主要介质,软笔书法成为艺术。网络时代,我们更多地使用键盘、软件、屏幕,纸笔的使用率逐渐降低,或许将来优美的硬笔书法也能成为一种才艺,而我们书写所用的文字,仍然是汉字。无论怎么变,汉字仍然在那里,既然有了更便捷、更节省的方式,何必弃简从繁?
当然,需要厘清一个概念,无论书写的工具和方式怎么变,都不应该忘记汉字怎么写,都不能把汉字写错,更不应该为自己写错字寻找笨拙的借口。如果说提笔忘字是一件尴尬的事,落笔错字就是一件丢人的事。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名人喜欢题字,却不时闹出笑话,书法功力如何先不谈,光一幅字里频见错别字就让人笑掉大牙了。一个人再饱学,如果动不动就读错字或写错字,也不值得称道。
提笔忘字,并不只是出现在我国,在美国、英国、俄罗斯,包括日本、韩国也很常见。据报道,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甚至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面对书写能力的下降,其他国家也在想办法。我们该怎么办?有学者提出了三种途径,一是重视书法课;二是增加汉字源流课,即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从而感受到汉字生动有趣;三是诠释汉字的内涵美,比如通过“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典故,让学生体会汉字的字义之美。无论哪种方式,提高汉字书写能力都不是一日之功,最关键的是需要时常动手。即便不能写一手好字,也不应该落笔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