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口边界行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到北京 商水一丘生”
  板材加工业已成为白寺镇响当当的品牌
  曹丘生墓

  □晚报记者  杜欣 马治卫  郭坤/文  朱海龙/图

  ★

  周口市

  白寺

  第20站

  商水县白寺镇

  

  白寺镇位于商水县西南部13公里处,与上蔡县接壤。该镇辖23个行政村,4.5万口人,6.3万亩耕地,是豫东南最大的板材加工基地。我国法学鼻祖曹丘生的墓地就在白寺镇境内。 

  丘生是个人名,姓曹名丘生,生活在战国末期至西汉初期。据史料记载,曹丘生是我国最早的古代法学家,西汉初年著名辩士,《史记》中有“楚之辩士曹丘生”的记载。《商水县志》记载,曹丘生是商水县曹河村人。青年时代的曹丘生立志报国,才华横溢,呕心沥血撰写出《给汉律典》(亦称《大律书》上下卷),为西汉律书的编制和汉朝的强盛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法学鼻祖。曹丘生的墓地就在白寺镇境内。商水人今天仍流行这么一句谚语:“南京到北京,商水一丘生。”据说,当年毛泽东主席视察河南时,还特意提起“南京到北京,商水一丘生”,褒奖曹丘生的孝心和才能。

  一部《大律书》成就曹丘生

  深秋时节,周口边界行采访组来到了位于商水西南部的一个沿边乡镇——白寺镇。在镇政府工作人员陪同下,我们来到了白寺镇郭小寨村。村南有一条河流,叫青龙沟,因为今年雨水稀少,河底已经干涸,长满了荒草。我们从临时架在河床上的一个窄窄的栈桥上走过时,颇有穿越时空回到古时的意境。

  过了青龙沟,就是曹丘生墓了。我们在曹丘生塑像前看到,他右手拿着一部书卷,神情凝重,但塑像上却缺少左眼和左手。正当我们纳闷时,一位叫邓清的古稀老人主动上前释疑。邓清说,相传曹丘生当年在修订律书时,一次其母亲为他送饭,他误以为是自己的妻子,无意中用一只手接碗,用一只眼斜视了一下。见是母亲站在身旁,他慌忙丢下饭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既磕头又作揖,嘴里还说:“孩儿不知母亲到来,有失大礼,真是罪该万死!”母亲走后,曹丘生觉得这是自己对老人家的不尊不孝,便拿刀剜掉自己的左眼,砍掉左手,作为对他违犯条律的惩罚。丘生孝敬母亲、严守条律自罚其身的事一传十,十传百,轰动了天下。

  剜眼断手,今天看来既残酷,又不现实。但这些传说背后,却寄托着当时百姓对“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美好愿望。包括后来《大律书》的问世,也演绎出不少这样的传奇故事。传说,曹丘生死后,《大律书》辗转到了汉高祖刘邦手里。因《大律书》系萧何掘了曹丘生的墓所得,刘邦按律忍痛斩了萧何。后来,刘邦采用了曹丘生修订的法律,把西汉治理得国泰民安。为了奖赏曹丘生的功绩,朝廷在其墓前修台盖庙,以示纪念。不过,当时的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如今的塑像和3间庙堂均为后人所修。只是那一个大大的土丘似乎千年来未曾改变,依然是一堆黄土,几蓬衰草,在秋日斜阳下安静地述说着千古传奇。

  “一诺千金”与曹丘生有关

  成语“千金一诺 ”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意思是守信用,不轻易许诺,讲述的正是曹丘生和季布的故事。

  故事说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是河东太守。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非常讲信义。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他能言善辩,爱结交朋友。季布和曹丘生同是楚人,但季布很瞧不起曹丘生,并在一些朋友面前表示过厌恶之意。一天,曹丘生请求皇亲国戚窦长君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他给季布认识。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曹丘生印象不好,劝曹丘生不要去见季布,免得惹出是非来,但曹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勉强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送到季布那里。

  季布读了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来时,当面教训教训他。过了几天,曹丘生果然登门拜访。季布一见曹丘生,就露出厌恶之情。曹丘生对此毫不在乎,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觉得曹丘生说得很有道理,不再讨厌他,并热情款待他,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曹丘生临走时,季布还送他许多礼物。曹丘生确实也照自己说过的那样去做,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 后人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将“一诺千金”作为成语,比喻说话算数,有信用。曹丘生因到处宣扬季布,后人把他当成举贤的代言人。

  白寺镇叫响“板材”品牌

  一进入商水县白寺镇境内,你就会闻到新鲜木材散发的清香。公路沿线,白色板皮一望无际。一个乡镇,一个产业,一年实现产值20多亿元。白寺镇的板材加工业,从20多年前的一两家企业,到现在的1000多家单板旋切厂,板材加工业已成为白寺镇响当当的品牌了。

  在该镇木庄村,记者随意走进了一家企业。正当壮年的老板郭德收向记者介绍,他从2000年开始起步,到2010年,投资200多万元建了现在这片厂房,购进了设备,主要加工成品木工板。如今,他这里有60多名工人,年产成品木工板40多万张。而在白寺镇,像郭德收这样的企业并不鲜见。

  据白寺镇镇长张慧介绍,几年来,该镇围绕“板材兴镇”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变管理为服务,促进了板材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形成了6个板材加工小区,板材加工企业发展到1136家,日产板皮100多万张,年加工木材500多万立方米,年可创产值20多亿元。从事木业加工人员2.4万人,年工资性收入6.5亿元,并带动了运输、餐饮、机械维修、板材碎皮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全镇从事板材运输的车辆1200多辆,从业人员2000多人,年收入1.2亿多元。餐馆40多家,年收入400多万元。机械维修10家,年收入50万元。板材碎皮加工企业发展到36家,日收板材废料近70吨,年收入1500万元,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发展了循环经济。如今,白寺镇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豫东南最大的板材加工基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导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周口边界行
   第07版:国内综览
   第08版:国内深读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体育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垂钓
   第15版:周口文化/旧闻
   第16版:广告
   第17版:时尚消费周刊
   第18版:酒坊/酒韵
   第19版:魅力家居
   第20版:家居/家装
   第21版:建材家饰周刊
   第22版:时尚/家居
   第23版:时尚/美味
   第24版:聚焦/广告
“南京到北京 商水一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