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锐评观点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加分瘦身教育公平加分

  ■王石川

  

  高考加分瘦身固然可喜,却不宜乐观。即便将加分项目精减到了少数几项,在畸形的利益驱动下,一些人仍会上下其手,打加分的主意。对此,该如何避免?

  2014年全国高考陆续开始报名,记者从各地招生考试部门获悉,已有21个省份公布了2014年高考加分的相关政策和信息。与往年相比,明年高考加分项目整体缩减,加分分值相应降低。

  高考加分政策本是好经,却被一些地方念歪了。如果说教育部的政策开了一道门缝,一些地方在落实中已然拆掉大门,甚至破窗而入,可谓乱象迭出。统计显示,按教育部规定,仅有10多个加分项目,各地却不断衍生到近200种。滥加分、乱加分、假加分时有发生,比如有学生身体孱弱,却能变身“武林高手”——通过运作弄个青少年武术比赛冠亚军,便可加分。

  加分项目的人为虚胖,伤害的是高考公平。正如教育专家杨东平所言,如果教育机会可以用金钱购买或用权力交换,教育就不再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伟大工具,而异化为制造和扩大社会差距的帮凶。也有业内人士感叹,一些加分项目,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体特长生等,已经成为某些权势人物营私舞弊的通道,偏离了奖励特长和优秀的初衷。有的人不该加分却加了分,就好像发令枪未响,已提前跑了一段路程,这对那些守规则的考生何其不公?如果一些贫家子弟成为不合理加分政策的牺牲品,他们又如何改变命运?

  近年来,坊间要求改革高考加分政策的呼声日高,甚至有家长认为,为公平起见应该“裸考”,即取消所有加分。“裸考”恐怕不现实,高考加分瘦身却颇有必要。

  2010年底,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调整两类加分项目:学科竞赛和体育特长生,并指出调整政策“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适用”,即从2014年高考开始执行。从现实反馈看,大多数地方已经精减了加分项目,精减的一大特点就是力度大,比如广东,加分项目从23个减至6个,加分分值统一为报考本科院校加5分、专科加10分。

  高考加分瘦身固然可喜,却不宜乐观。即便将加分项目精减到了少数几项,在畸形的利益驱动下,一些人仍会上下其手,打加分的主意,比如造假。对此,该如何避免?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谁加分,因何加分,应该在高考前公之于众,让学生以及全社会监督。如果发现造假,该如何处置?去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决定》,首次将加分资格造假认定为作弊。显然,必须让加分造假的考生付出代价。

  此外,需要关注的还有,一些地方削减加分项目还不够彻底,仍有瘦身的巨大空间;一些加分项目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比如河南规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考生可加5分;广西规定,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考生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生可降10分,这些政策是存是废?

  高考加分瘦身,是高考公平的一小步,能够为教育公平加分。通过严格的制度设计,遏制考试腐败,教育公平才更坚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周口边界行
   第07版:国内综览
   第08版:国内深读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体育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教育资讯
   第15版:铁水牛/连载
   第16版:闲情/广告
   第17版:小记者周刊
   第18版:作家摇篮
   第19版:作家摇篮
   第20版:成长课堂
   第21版:成长活动
   第22版:作家摇篮
   第23版:作家摇篮
   第24版:专 版
高考加分瘦身教育公平加分
深山藏宝
曝光隐私的“公示”
无异于偷窥镜
“画窗充景”谁会解此风情?
“诅咒回复”不是一个人的“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