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车市场去年增速大幅下滑,到今年2月滑至谷底,3月份起跌幅连续收窄,虽然1~9月累计仍然负增长,但跌幅已经从两位数变为一位数,至年底或明年初或许转负为正。进口车市场复苏迹象已经呈现,不过与我国汽车整体市场一样,即使复苏,也不可能回归到以往20%、30%甚至更高的高速轨道,汽车进口依然只是国产车的拾遗补缺,满足小众需求。
下滑幅度收窄
面对我国进口车市场的大幅下滑,汽车跨国公司开始调整过高的销售目标。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体现为进口量减少、进口速度减慢;第二季度起进口车资源主要为结构性补充,5月份起连续5个月进口量超过10万辆。
进口车终端市场也显现些许亮色,据中国进口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反馈的信息,其所属成员销售的26个进口品牌车型,1~9月累计销售71.9万辆,其中5~8月月均在8万余辆,9月份更高达9.22万辆。
车型结构调整
乘用车是进口车的绝对主力,占进口车市场98%左右的份额。海关2013年(1~9月)与2012年乘用车及其各类车型的进口量比较,SUV成为乘用车市场的主导车型,是进口量增长最明显的车型,由去年的44.8万辆上升到50.7万辆。而轿车则由去年38.6万辆下降到28.3万辆,MPV由4.0万辆下降到3.5万辆。
终端市场佐证了车型结构的调整,中国进口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成员2012年与2013(1~8月)乘用车各类车型销量比较,SUV销售增量尤为显著,由37.9万辆上升到43.0万辆,增加5.1万辆;轿车由26.0万辆微升至26.1万辆;MPV由2.9万辆跌到2.6万辆,减少3000辆。
排量下移延续
遵照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进口车燃料消耗量实行单独核算,这使得进口车排量进一步下移。
据中汽协整理的海关进口车排量数据,大排量乘用车在进口车中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海关进口中,今年1~8月汽油轿车进口同比,2.5升以上大排量车大幅度下降,2.5~3.0升为5.55万辆,下降32.90%,3.0~4.0升为1.67万辆,下降59.64%,4.0升以上为0.32万辆,下降65.62%。进口汽油SUV集中在2.5~3.0升,为11.47万辆,3.0~4.0升为4.91万辆,排量向下移,销量往上走。
中国进口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给出以下数据,今年1~9月终端市场份额,3.0升以下为88.6%,较去年全年的84.8%,提升3.8个百分点;其中1.5~2.0升提升更多,达5.2个百分点。
库存依然高企
前两年的进口车持续高增速和后来需求的快速回落,形成极大反差,累积了高企的库存。中国进口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的库存状况,去年上半年进口车库存达到高点,库存指数3.8~3.9。经过去年下半年和今年第一季度下调供给,9月份库存有所下降,库存指数3.4,但依然处于深度库存状态,不过已经呈现下行趋势。
加大促销力度是去库存化的重要措施,经销商去年9、10月份优惠幅度约为10.9%,平均8万元左右,到今年第一季度为6.5%左右,第二季度起幅度又逐渐加大,9月份升至9.5%,较去年最大优惠还差一点。
网络渠道下沉
传统的东部和北部市场渠道市场的保有水平较高,又遇限购限行政策,促使跨国公司和优势经销商谋求网络转向,向二三线城市拓展网络和下沉渠道。
今年中南、西南和西北三大区域的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西藏、甘肃、宁夏和新疆等12个省市区,成为新兴的进口车市场,这些地区的销售同比增速均突破20%,其中贵州和新疆更是高达30%。
国别差异明显
对1~8月进口轿车和SUV国别归类分析,轿车最大赢家是德国,以10.88万辆位居榜首,其次是日本的3.45万辆,英国2.25万辆、法国1.24万辆、瑞典1.06万辆。SUV最大赢家是美国,以11.48万辆排名第一,其次是日本的8.30万辆,英国和德国依次为4.92万辆和2.80万辆。德、美和日三国轿车和SUV合计进口量均在10万辆以上,其他众多国别车,与这三国相比,均不在一个级别上。 (张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