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实施已经过去一个月,对不少守法旅行社来说,相对于“跟团游”的损失,自由行业务的增长可谓微不足道。面对传统业务的一时颓势,各大旅行社有哪些应对策略?在未来的市场中,自由行、半自由行是否能成为各大旅游机构新的用武之地?
跟团游降70%
在《旅游法》实施后的一个月中,跟团游较去年同期下降70%。谈及自由行比重增加的原因,某旅游集团公关市场部总监郭某认为,在自由行业务的增长中,经济型酒店功不可没——旅行社跟团游多为3星级及以上酒店,而不少3星级酒店体验却不及优质的经济型酒店。免费早餐等针对自由行的增值服务,经济型酒店显示出更高性价比。不少生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游客都认为,行程可以自己安排,没必要通过旅行社。《旅游法》实施后跟团游价格的增加,将不少游客推向自由行。选择半自由行的游客,多数只是初次出境。
自由行上涨10%
据记者了解,在《旅游法》实施后的一个月,捷达假期、海涛旅游两家的自由行业务都增长了10%左右。捷达旅游市场部经理杨维一告诉记者,泰国线路原本就有一天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样可以延长单个景点游览时间,减少游客奔波,提升旅游体验。而在海涛旅游市场总监孙丽婵看来,“半自由行”中的“自由时间”,主要是规避了购物和自费环节的风险。“既然游客有购物需求,《旅游法》又不许旅行社强制安排购物,那把时间交给游客是最合理的。”孙丽婵说。
入境自由行需依靠境外渠道
中国国旅综合管理部总经理何声康表示,经营旅行社的公司往往是以线路为主,不会专门去做一个咨询平台。“国外介绍北京景点的网站很多,游客完全没必要只在旅行社的网站上了解这些信息,这不是旅行社去做的内容。”国旅的网站上有这类信息,有北京的具体介绍,这是销售产品的平台。游客可以通过很多其他渠道去了解这些信息,就旅行社方面来讲,企业都是有自己的针对性的,不会随便去做信息平台,更多的精力会放在产品研发方面。
据了解,以国旅总社为代表的不少大型旅游机构,入境游产品是通过国外的批发商和分销商来销售,固定的分销渠道销售额占到国旅入境业务的90%;另外国旅自己的外文网站也提供以北京为目的地的自由行、半自由行的产品信息。
自由行、半自由行难成为主流产品
何声康认为,海外的老牌旅行社(从业五六年以上的旅行社)一般不愿销售自由行产品,原因有二:首先,境外游客通过当地组团社了解中国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组团社充当了“中介”的角色。在境外,这种角色盈利模式尚不清晰,所以自由行、半自由行产品一般由电子商务平台在做;此外,责任和盈利不成正比:自由行、半自由行随意性大、变数多、时间较长,所以旅行社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大。自由行游客活动不受控制,但是地接社要对入境游客在华的行为负责,所以国内旅行社推广入境自由行、半自由行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入境游产品中的自由行业务数量不多,基本处于“有需要就满足,但是不积极推广”的态度。
对于传统旅行社来说,主流产品就是团队旅游,这部分业务最具规模化效益,服务最能得到保障。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文化跨度大、相对陌生的目的地,游客适合选择跟团游;对于海岛等休闲目的地,自由行、半自由行更适合。
结构变化催生产品创新
哪些目的地适合半自由行?专家认为,应根据目的地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像普吉岛、民丹岛等休闲目的地较适合半自由行;文化、历史景观集中的目的地比如北京,更适合跟团游。面对后《旅游法》时代市场需求的改变,旅行社也不断推陈出新:为了将自由行和跟团游的优势充分发挥,捷达假期现在正在筹划将自由行和当地一日游结合起来。在此类产品中,捷达负责酒店机票等服务,境外供应商提供更加灵活的当地一日游产品。业内人士认为,类似产品是对半自由行的延伸,可以让游客更加方便灵活地选择产品,同时,组团社增加了地接社“筛选者”的角色。此外,随着佰程旅行网等在线平台的单项服务销售增加,更多传统旅行社利用自己在线平台做起了碎片化产品。孙丽婵告诉记者,海涛旅游上线签证等单项服务已经月余,“销量不错”。
(北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