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开辟约1公里破冰跑道 美国破冰船赴南极救援
成功完成对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52名乘客救援的雪龙船,受复杂海冰和水文气象条件等影响,目前仍受困于南纬66度39分、东经144度25分的密集浮冰区,部分浮冰厚达3米至4米,距离最近的清水区即开阔海域约21公里。
1月4日17时,记者通过与雪龙船前方连线获悉,船上补给物资充足,101名队员情绪稳定,身体健康,船舶设备安全。雪龙船在浮冰中开辟了长约1公里的“破冰跑道”,等待天气条件转变。1月6日和7日,该海域将有一股热带气旋经过,风向可能会由东南风变为西风,浮冰也会因此产生变化,雪龙船将选择有利时机尝试突围。
“雪龙”号今日有望迎来脱困机会
受阻冰区
考察计划仍在推进
目前,从雪龙船甲板往外望去,视野里全是白色冰雪,看不到水面。根据现场反馈回来的信息,雪龙船距离开阔海域最近约21公里,周围被密集海冰包围,包括大块浮冰和大面积冰脊,部分海冰厚度达3米至4米,前方、右后方各有冰山阻挡,海冰堆积很高,远超雪龙船1米的破冰能力。
据雪龙船上大洋科学家矫玉田介绍,雪龙船周围冰山分别距离船几百米、1公里和两三公里不等,约7座左右。目前雪龙船左舷冰山相对稳定,右边冰山则随着冰流移动。正前方有一座小冰山,移动起来让人有看大片的感觉。为了避免船和冰山撞上,科考队正24小时监测冰山移动速度,使雪龙船和冰山保持一定距离。
由于雪龙船此次受阻冰区,对我国第三十次南极考察原计划的大洋考察和航行任务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但考察队其他计划仍在按计划推进,目前南极中山站科考、格罗夫山考察和南极泰山站建设正有序推进。
部署脱困
今日天气带来转机
目前,国家海洋局已成立雪龙船脱困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研究部署脱困措施,全力组织雪龙船救援脱困工作。
1月6日(今日)天气有转好趋势,目前雪龙船及国内各单位正研判信息,将根据冰情择机突围。矫玉田说,目前还算南极初夏,在南极大陆边缘的海域,有这种多年冰比较常见。由于雪龙船是第一次来到这个海域,对该海域情况不了解,这个地区的洋流有些不规则。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说,南极天气瞬息万变,1月6日天气有转好趋势,是雪龙船突围的机会。但这个时机非常短暂,需要雪龙船做好准备。雪龙船有160多米长,所谓船大难掉头,要从浮冰区突围,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比如调整船头方向,以及防止浮冰在船边堆积。目前船上食品、油料充裕,这方面没有困难和风险。难的是等待时机和捕捉时机,并提前考虑到不利因素,比如快速移动的冰山会给突围行动带来危险。
国际合作
美破冰船赴南极救援
目前,澳大利亚南极光号船已接上脱险人员撤离。由于南极光号破冰能力与雪龙船相当,协助破冰也很难达到救援效果,因此双方决定南极光号先行撤离。
美国破冰船“北极星”号于5日启程前往南极,帮助被困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与成功救援后亦被困的中国“雪龙”号破冰船脱困。
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发布声明称,美国海岸警卫队已经接受了该局的请求,前往南极,帮助“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与“雪龙”号破冰船。声明称,“北极星”号此行将执行为美国清理麦克默多站提供补给开辟航路的任务,在装载补给品后,将于5日从悉尼出发。
预计“北极星”号将需要7天时间,赶到两艘中俄船只被困的南极洲“联邦湾”海域。美国海岸警卫队太平洋地区司令祖库福特中将说,美国最优先考虑的是海上的生命安全,这就是美国破冰船要帮助中俄两艘破冰船开辟航路的原因。
冰区受困
俄破冰船曾被迫过冬
科考船在南极冰区受困并不鲜见。专家介绍说,在南极大陆边缘的冰区,也曾经发生一些船舶被困的事例。2008年12月,我国第二十五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船在冰区破冰一天只前进60米。
最有名的可能要数俄罗斯“费德罗夫院士”号破冰船1991年在俄罗斯青年站附近海域被困,这艘破冰能力极强、迄今还是俄罗斯破冰船旗舰的船只被迫在南极冰区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
此次雪龙船受困,即便是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出现长期被困,也可以把人员接出来,船舶留在冰区越冬,船上燃料食品也足够支持少量留守的船员过冬,但这种情况将是百年不遇的。即使目前雪龙船无法靠自身脱困,随着南极盛夏到来,浮冰可能退开消散,给雪龙船“让出”水道来。
目前俄罗斯受困船上还留有22名船员,油料物资充足。“雪鹰”号直升机还送去30多公斤面条和其他食品。
相关链接
“雪龙”科研项目受影响但不会泡汤
据新华社电 据国外媒体报道,法国和澳大利亚的有关科考专家和官员认为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旅游色彩远超科考色彩,此次营救行动严重影响中、澳、法三国的科研项目。特别是“雪龙”号在营救行动后被坚冰围困,科研计划基本泡汤。
对此,记者采访了曾12次赴南极的著名极地科考专家王自磐,他告诉记者,“雪龙”号对俄罗斯船只的援手相救义不容辞,而即使目前受困于冰山和浮冰,也不会令原定的科研计划都泡汤。
互救在“大同世界”的南极
是最正常的事
王自磐对记者说,如果说目前全球有个角落接近“大同世界”,那么这个地方就是南极。虽然在极地考察领域没有国际救援的相关协议,但是在南极,一方有难、各方援手是天经地义之事。
“在南极科学考察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遇到有难发生,他人袖手做‘旁观者’的事。只有出手帮助时尽力多少的区别,但没有不尽力的。”
王自磐说,南极的战略意义使它一直以来都是大国的关注和角逐目标,但即便如此,在科考领域,即使是美国和俄罗斯考察队,在“遇事”时都会无例外地惺惺相惜,互相帮助,更不用说有难时相救。
王自磐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末多国签署的“南极条约”就鲜明而响亮地宣布南极为“和平之地”。而半个多世纪来,各国赴南极的科考队也都是在实践和平之举。王自磐认为,“雪龙”号对俄罗斯船只的救援义不容辞。
“雪龙”号科研计划会受影响
但绝不会泡汤
对这次如同外媒所形容的像“过山车”似的极地营救,法国极地研究所所长伊夫·弗雷诺发出了抱怨声。他表示,被困的俄罗斯船只严重影响中、澳、法三国的科研项目。
伊夫·弗雷诺认为,法国科考船被迫打乱了为期2周的海洋地理研究计划,而“雪龙”号的损失甚至更大。弗雷诺说:“我们还相对幸运呢。中国‘雪龙’号被迫取消了所有的研究项目;澳大利亚同行整个夏天的计划全部泡汤,满肚子都是怨言。”澳大利亚南极司(AAD)官员杰森·芒迪说:“这个季节我们本身时间就很紧,这么一耽误就更困难了。”有澳大利亚科考员认为,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旅行“从科学角度来看毫无意义。”
王自磐认为,目前南极的气候形势是趋暖走向,到一月下旬就很暖和了,“雪龙”号不会长时间受困。
“时间上受到耽搁这是肯定的,以后需要加班加点,但原定的科考计划不会像有些媒体所说的会全部泡汤。”(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