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美国方面1月3日向中国方面通报,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1日晚纵火案嫌疑人落网,美方发布会暂定1月6日(北京时间1月7日)举行。
从案发,到嫌疑人落网,一系列因素对破案有利。
嫌疑人“留影”
破案最有利因素,是嫌疑人以总领馆正门为袭击目标,在领馆安全监控系统摄像镜头前“留影”。
监控资料由中方交给美方,用于比对和查找嫌疑人。监控录像所附“时间戳”,1日晚9时25分,一名男子拎两个桶走下总领馆门前停放的一辆小型客车,把桶内液体泼向总领馆正门并点火焚烧。总领馆大门严重损毁,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换人如换刀?
2008年,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曾遭纵火,据当时一些媒体报道,似乎由旧金山市警方主导。
正因为由这座美国西海岸城市的警方主导,所调动的办案资源一定程度上限于本地。纵火嫌疑人未必是本地人,“流窜”作案可能性极大,警方资源不敷应用,难以破案。
这一次,一方面,纵火后果严重得多:火势“突破”总领馆正门第一道门。
另一方面,旧金山消防局和警察局人员现行赶到,美国联邦政府国务院外交安全局人员后续抵达,联邦调查局旧金山办事处人员后续接管并主导调查,可以调动的资源无论质和量、广度和纵深,是当地警方都无法相比的。
小客车“循迹”
“找人”同时,嫌疑人所乘小客车提供另一个破案线索。这辆车,停放在总领馆门前,在总领馆监控系统中留下影像,同样在美方交通监控系统中留下“痕迹”。
助燃机“残迹”
在现场,美方执法人员1日深夜作业至2日凌晨3时以后,取证非常仔细,证物包括助燃剂残迹,装入金属和玻璃容器内。以现有痕迹鉴定技术手段,可以“逆推”助燃剂品牌。假如助燃剂是汽油,可以确定出自哪一家连锁加油站、哪一个标号,回溯嫌疑人加油场合、交易记录、监控录像等信息。
这些因素,是记者观察和与专业一些人士探讨所获。至于哪一个或者哪一些因素对破案形成最大“贡献”,相信会是联邦调查局“内幕”。
(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