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2014年1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掀开“华胥古国”的神秘面纱

  □晚报特派记者   金月全  杜欣  马治卫/文   朱海龙/图

  据史书记载,上古时期,在中华大地上有过一个华胥国,且有遗址存在。

  华胥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前,一块断为3截、高约2米,且上书“古华胥”3个大字的石碑,就矗立在如今的华胥陵前。现在,这块残碑被当地文化部门收藏保存。

  曾宏根曾经围绕着古华胥国、华胥沟和华胥陵的遗址,对附近的村落进行探访。他认为,目前不少村落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着古华胥氏部落的印痕。今华胥镇红河下游有娲氏村,而红河在史书上被称为女娲沟。白鹿原上李华村的原名就是女娲村。在孟岩村附近有一个叫拾旗寨的村子,村民大多相信自己是古时祭祀仪仗队成员的后代。

  此外,一些专家学者从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等不同角度,对母系氏族的起源、华胥氏族的生成、历史的沿袭及现存遗迹与历史传说记载的对照进行考证后认为,从伏羲诞生前到炎黄出现时存在的华胥古国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约为公元前4600年~公元前2700年,地域主要为甘肃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及黄河流域的一段。

  考古专家根据半坡、姜寨、马家窑等地已经出土的上百座房屋,中心广场,上千人的墓葬,有烧陶、纺织、制革业,甚至有铜器、商业和殉葬人等情况分析,当时的华胥古国并不是一个宫殿巍峨、等级森严的王国。考古挖掘的一些由宽6~8米,深五六米的大壕沟围成的遗址应该是一个草创的“古城镇”。而这些“古城镇”就包含在“华胥古国”这个范围较大的氏族部落里。

  华胥国又称“神仙国”。“神仙国”究竟什么模样?8000多年前,黄帝在考察了华胥国之后,对于华胥国先民的发展状态,久久不能忘怀。《列子·黄帝篇》对此进行了追记:“……华胥之国在翕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离)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乐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摘无痛痒。乘空如履实,寝虚(宿),若处床。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

  这段话交代了华胥国的具体位置,记述了这个“神仙国”优良的民风民俗,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民主、平等、幸福、快乐的文明之国、和谐之国。

  从黄帝考察华胥国的传说来看,中国文明兴起于华胥古国。到了黄帝时代,中华民族的文明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1.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

  采访时间:2014年10月19日

  地理位置:陕西省蓝田县

  华胥氏是谁?可能知道的人不多。

  关于华胥氏、伏羲、女娲的文字记载,常见在《山海经》、《太平寰宇记》、《淮南子》、《列子》等一些古籍中,但走进蓝田县华胥镇,真实的历史遗迹、古老的村落名称、流传在民间的古老故事、考古的不断发现,越来越向我们揭示,这些神话传说中包含着不少真实历史信息。

  华胥氏,上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女首领。上古时期,华胥氏率族人逐水草而居,过着浪漫的游牧生活。有一天,华胥氏在雷泽湖边看到一个特别大的脚印,好奇的她用脚踩了一下,因此感应受孕,怀胎12年生下伏羲、女娲,就此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的开卷中写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华胥氏开始,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由此可见,正是华胥氏生养了伏羲、女娲,再由伏羲、女娲结合繁衍出中华民族。

  在蓝田,长期从事当地史前文化研究的专家曾宏根认为,华胥镇就因华胥氏在此生息繁衍劳动而得名,《帝王世纪》载:“庖羲氏母曰华胥氏,燧人之世有大人迹,华胥履之而生庖羲氏。”《山海经·内经·郭璞注》载:“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生伏羲。”华胥沟附近的雷家庄正好位于华胥河畔,这里原是一片沼泽地,相传就是当时的雷泽。在华胥镇和华胥氏、伏羲、女娲有关的遗迹和地名还有很多,如:画卦台、华胥窑、遇仙桥、毓圣桥、三皇祠等。

  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蓝田县有100多万年人类活动的历史,是人类生息繁衍的摇篮,在华胥镇的支家沟和十里河的西余家沟等地,考古专家发现十多处旧石器遗址,20多处新石器人类遗址,这些都证明华胥镇一直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

  2.“华胥古国”遗址今犹在

  上古时期,在中华大地上,曾有过一个神秘的华胥国。我们中午时分赶到蓝田县,匆忙用过午饭,未及休息就赶往蓝田县一个叫孟岩的村子,找寻上古时期“华胥古国”的身影。

  蓝田,地处巍峨的秦岭与厚实的黄土台塬的怀抱之中,毗邻西安,古属京畿之地。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蓝田猿人就生息繁衍在这块沃土上,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这里同时也是蒙昧时期古代先民活动繁衍生息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距今约一万年前,先民们在灞河、辋川河、焦汤河流域定居,制陶器、磨石器、养家畜,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蓝田也是上古时期华胥氏活动和栖息的地方,是华胥氏、伏羲、女娲活动较多、人文遗址与文化积淀丰富的地区之一。如今,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仍保留有华胥陵封土遗址。2006年,被遗忘百年的华夏始祖华胥氏重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从文史材料中走向真实生活。

  045

  3.华胥陵遗址保护刻不容缓

  《淮阳名胜》一书中指出:“古时候,我国西北的华胥氏之国,是华胥氏居住的地方。”《陕西通志》中说:“羲母(华胥氏)陵在(蓝田)县北35里。”《蓝田县志》中说:“蓝田县内有华胥氏陵,史称三皇故居。”据考证,有关华胥氏的遗迹全国只有一处,就是蓝田县华胥镇的华胥陵,亦称羲母陵,陵址现在是一处土台。

  2001年12月,蓝田县召开了一次华胥陵开发论证会,与会专家教授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一致认为华胥氏是我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女首领,是伏羲、女娲的生母,是我们的繁衍之根,中华民族的始祖,位于蓝田镇孟岩村的封土遗址,就是华胥陵。

  采访当天,在两位热心村民的指引下,我们的采访车顺利到达位于华胥镇孟岩村北的华胥氏祭祀广场。一块书有“华胥陵”字样的石碑立在广场北侧正中位置。石碑左右两边,分别立有数块公德碑及2006年以来公祭华胥氏的祭文。飒飒秋风中,不时有村妇带着孩子从这些孤苦伶仃的石碑前走过。广场北侧是一排民房。一名村妇告诉我们,这些民房所占的地方,其实就是华胥陵的一部分。

  这么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保存情况实在令人担忧。我们看到,原来东西长80米左右,南北宽二三十米、高10余米的陵冢,如今已被当地村民的房屋“蚕食”得只剩下一个长10米左右的黄土台子。好在让我们宽心的是,热心村民在这段残陵前修建了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小场地,中间放置了一个大香炉,用于祭祀。

  据62岁的村民周盘相说,听老人讲,新中国成立前,高大的陵冢横卧在村子当中,不但有墓碑,而且有祭坛,村民逢年过节还举行祭祀仪式。新中国成立后,村民把祭坛毁掉了,华胥陵旁边的一座三皇庙也被拆了。后来,不少村民为了建房逐渐将陵冢的土挖掉。“要知道华胥陵有这么大的价值,那谁也不会把房子建到陵上边去。”周盘相惋惜地说。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2006年农历二月初二,当地举行了公祭华胥氏大典。从那一年起,沉寂百年的华胥陵,再次走出历史的迷雾,被遗忘百年的华夏始祖华胥氏重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从文史材料中走向真实生活。

  蓝田华胥陵遗址现状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热线便民/公益
   第07版:综合新闻
   第08版:专题
   第10版:国内/国际
   第11版:国内深读
   第12版:国际深读
   第13版:金融/保险
   第14版:文娱/体育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大众拍客
   第17版:汽车·旅游
   第18版:广告
   第19版:汽车/服务
   第20版:旅游/资讯
   第21版:要闻
   第22版:广告
   第23版:广告
   第24版:广告
掀开“华胥古国”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