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记者节特别策划
 
 
标题导航
 
2014年11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归来
岳献甫
张保安
张华中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曾经奔走在新闻的最前沿,用客观报道揭露事实的真相;他们将自己无私地奉献给新闻事业,用手中的笔捍卫着道义和责任。他们踩着新闻一路走来,虽说他们离开了记者岗位,但他们并没有离开媒体圈。他们依然在关注新闻,关注新闻中人。 

  记者归来!在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我们的记者前辈,请他们讲述他们曾经的拥有和感动。

  核心提示

  退休了,我照样是记者

  □晚报记者 王晨 文/图                        

  

  :岳献甫,60岁,1969年2月参军到周口军分区;1989年调济南军区政治部,历任《前卫报》记者,《黄河民兵》杂志编辑、副主编、主编;1997年转业,历任周口日报社调研员、省越调剧团团长、周口市委宣传部调研员,现任周口市艺术摄影学会主席。

  

  :翻开岳献甫的履历,发现他45年的工作经历中,有一大半时间是与新闻打交道的。

  他送给记者的书——《军嫂》,是他绿色生涯的军事新闻作品集。《军嫂》记录了许多与周口有关的新闻作品——《她这样走向硝烟》,报道了太康籍勤劳致富女状元李昆兰参军的事迹;《天之骄子的摇篮》,报道的是沈丘民兵预备役首次跳伞的传奇故事;《爱我长城每块砖》,这篇1989年发表在《解放军报》一版头题的长篇通讯,报道了原周口地委书记朱法勤带头拥军优属的事迹,这篇报道让周口经验轰动全国。 

  在《军嫂》后记里,岳献甫写道:“从部队到地方,是人生的一个大转折。周口日报社与我曾经工作多年的周口军分区是对门邻居,中间一路之隔。从我现在的办公室向南望去,我在周口军分区办公楼爬过格子的那间办公室的窗棂仿佛伸手可触。”

  岳献甫说,在周口日报社工作的7年,是工作最愉快、人生最幸福的7年。他分管记者部,与记者们一起策划选题,下基层采访。他还多次完成重大采访报道任务,两次进京报道两会周口代表团的消息,随市党政考察团赴南方学习考察,曾14天时间写出5万多字的报道。

  “新闻是非常神圣的事业,记者是充满激情的职业,当你热爱上这个事业的时候会魂不守舍,当你执着于这个职业的时候会物我两忘。”岳献甫意味深长地说,“刊载新闻的报纸会泛黄,但记录新闻的文字却永远嵌入了历史,有些报道会久久驻留在人们的心里,这就是记者职业的诱惑力。” 

  

  :因为有终生难解的新闻情结,虽然离开了周口日报社,现在也退休了,但岳献甫始终觉得自己还是周口报人。今年夏天,他路过东新区小铁路桥时,发现一根枕木燃火,赶紧用脚把火踩灭,又拍了照片,发给《周口晚报》,提醒游人注意火患。最近,他写的《为陈国史点个赞》、《一部唤醒周家口抗战记忆的好戏》、《历久弥新声自远》等文章,又在《周口日报》、《周口晚报》刊发。

  2000年,岳献甫负责报社网站、编辑网络平台建设,见证了《周口日报》数字化建设的起步与发展,“报网融合、报网一体化发展,为我们新闻从业人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今年《周口晚报》10岁了,希望《周口晚报》能健康成长,永远保持灵动的风采”。

  

  :希望晚报记者在自媒体时代要迎接挑战,勇于创新,关注民生,多采写接地气、有温度的鲜活报道,与周口人民休戚与共,同追中国梦。

  人物快照

  回首当年

  对话现在

  记者节寄语

  创刊的“十三条汉子”之一

  □晚报记者 张志新 文/图                     

  

  :张保安,笔名都烨,61岁。著有随笔集《五味子》,发表小说《喷嚏》、《世仇》等。曾任周口日报社总编辑助理,《周口晚报》副总编辑,周口市作协副主席。现任周口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11月5日下午,见到新闻前辈张保安后,他的亲切问候和慈祥笑容,让人顿觉寒意全无。

  张保安热爱书画艺术,他画室墙壁上悬挂的书画,或清新或淡雅或诗意或磅礴,令人赏心悦目。回忆起当年从事新闻事业,他显得冷静又难掩兴奋。1990年,《周口日报》创刊之际,当时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张保安,因有过《作文月报》的办报经验,被指定为《周口日报》的创建人之一。

  “初办报,从全市各地共选出13人,由于办报之初没有印刷厂、没有设备加上缺少人员,每个人都要揽多项工作,既要采访、写稿,又要编辑稿件。靠着我们13个人的努力与坚持,《周口日报》站稳了脚跟 。”回想当年的一点一滴,张保安历历在目,手中烟头已快要烧到手指,却浑然不觉。

  由于张保安等13个人在办报之初吃苦耐劳、能闯能干,又都是男同志,就被称之为《周口日报》的“十三条汉子”。作为曾经的一名记者,张保安并未谈及他的成绩和辉煌,只是唏嘘自己留下的三个遗憾,这三个遗憾不是别的,而是三个响当当的名字──申凤梅、黄婉秋、张贤亮。由于机缘巧合,张保安错过了采访他们的机会。

  虽有遗憾,但张保安坦言,身为记者时,不仅见到过纷繁万事,还从中体会到一个人对国家、民族、故土应有的挚爱与深情。 

  

  :张保安说,作为一名周口报人,他始终关注周口报业的发展,也一直把周口报业当作他心中的一个家。他希望奋斗在新闻一线的同志,善学习、勤钻研,做个“杂家”,练就一身硬本领。在自媒体时代到来之际,他更希望周口报业能够学习众家之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祝愿所有记者节日快乐,多写好稿,无愧于这个新时代。

  人物快照

  回首当年

  对话现在

  记者节寄语

  从申凤梅老师身上学“奉献”

  □晚报记者 张擘 文/图                        

  

  :张华中,58岁,1991年调入周口广电局,历任《周口声屏报》副主编,周口有线电视台综合频道主任,原周口电视台新闻部主任、总编室主任等职务。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周口市书协副主席,周口市作协主席。

  

  :谈起自己的记者生涯时,张华中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他说,从事新闻工作25年以来,虽然每天写稿到深夜,但写稿也带给他不少乐趣。每当读到自己奋笔疾书连夜创作的作品,心里充满着愉悦与充实,而这种愉悦很快又会变成下一次采访写稿的冲动,催促自己去发现新的“猎物”。

  “我与文字打了半生交道,感悟着记者20多年的苦乐年华,但我仍然喜欢记者这个充满激情的职业,就像喜欢诗酒歌吟一样,从未厌倦。”张华中说,让他最难忘的,要数他对河南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的专访。得知要去采访这位艺术家时,张华中非常高兴。面对面采访申凤梅这位表演艺术家时,她爱岗敬业和把观众当亲人的作风令张华中深受影响。一个受观众喜爱的艺术家,不管她身居何位,心中记挂的永远是观众。张华中说,经过与申凤梅老师的交流后,他更感到身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也要像申凤梅那样拥有敬业、执着和献身精神。

  

  :“我们作为记者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新生活的发现者。 ”张华中告诉记者,身为记者要想写出深刻感人的新闻作品,决不是关起门来就能笔上生花的,它是记者深入生活、亲身体验与情感积累的结晶。所以深入生活、沉入基层,是我国新闻工作者一贯倡导的采访作风和工作作风,基层才是记者赖以成长的沃土。

  张华中还说作为新时代的报人,不但要时刻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修养,更要明白自己不仅是政府的代言人还是群众的贴心人,更是社会的洞察者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人。

  

  :让我们走到时代的前排,让我们在享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背后的风和雨。

  人物快照

  回首当年

  对话现在

  记者节寄语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记者节特别策划
   第05版:记者节特别策划
   第06版:城事/便民
   第07版:综合新闻
   第08版:专题
   第10版:国内综览
   第11版:国内深读
   第12版:国际深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文娱新闻
   第15版:红尘情爱
   第16版:广告
   第17版:健康生活
   第18版:心灵视窗
   第19版:传染病救治
   第20版:为您服务
   第21版:亲子/空间
   第22版:心理调查
   第23版:健康/关注
   第24版:亚当/夏娃
记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