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瑞成:托起患者“心”希望

  □晚报记者  张洪涛  文/图

  

  

  

  

  

  他,出生在周口淮阳一个普通的小村庄。

  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踏上学医之路。在国内知名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并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等国外知名医疗机构学习深造,用自己的努力赢得外国同行的认可。

  他,长期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工作经验丰富。

  他,有着高尚的医德,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为患者托起“心”希望。

  他,就是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张瑞成。

  9月10日,在省会郑州,“出彩周口人”采访组一行来到河南省胸科医院,见到了这位从周口农村走出去的国内知名心血管专家、今年已经50岁的张瑞成。

  时刻为患者着想

  初秋时节,郑州街头行道树上的枝叶泛起了一抹微黄,此时,天气不见了往日的闷热与躁动,偶尔一阵风吹过,打落枝头几片黄叶,让人感觉一阵清爽。就在这样一个季节里,记者在河南省胸科医院的医生办公室内见到了张瑞成。

  张瑞成身着白色的工作服,戴着眼镜,坐在不大的桌子边,说起话来显得成熟而稳重,显现出一位医者的谦和与学者的儒雅。

  采访中,几位家长抱着孩子急匆匆走进来,见状,张瑞成赶紧中断采访,一丝不苟地询问起来。眼前的病人,并不是走进来的家长,而是他们怀中抱着的三四岁的孩子。由于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几位家人便抱着孩子专门从家乡赶到郑州看病。张瑞成看完孩子的检查报告后,建议家长给孩子做手术。

  “做手术得需要多少钱?孩子几岁做合适?”听到需要手术后,一位家长问。“钱不是什么大问题,给孩子做手术重要;现在做也行,明年做也可以;如果家庭有困难,医院可以提供帮助……”张瑞成的几句话打消了家长的疑虑,拉近了患者与医生的距离。

  “医生要时刻为病人着想,这是基本的原则,对于病人的困难,我们做医生的能帮忙肯定要帮忙的。”张瑞成这样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张瑞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采访中,记者从张瑞成的同事那里了解到,有的孩子前来就医,病愈出院后家中已是债台高筑。张瑞成了解到这些孩子的困难后,就主动与他们联系,每年新学期开学前,张瑞成都会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给那些孩子汇过去,尽力确保孩子能上学。目前,张瑞成仍在资助一名他医治过的患者上学。

  艰辛求学路

  张瑞成关心患者的同时,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多年来,经他治愈的病人为了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给他送了众多锦旗,仅近几年送来的锦旗就有几十面,上写书写着患者对他的赞誉。对于这些来自病患的赞誉,张瑞成笑着说:“能把病人的病治好,自己就已经很高兴了。”

  如今,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张瑞成已经是国内知名的心血管专家,可是,翻开他的成长履历,你会发现,他的求学之路充满了艰辛。

  张瑞成的家乡在淮阳县朱集乡前张庄村,家庭的贫困,让他很早就懂得,帮助家人下地干活,是自己要做的事情。与此同时,张瑞成也懂得知识的重要性,立志用知识去改变家庭的苦难。在考高中那年,张瑞成所在的学校只有8个人考上了高中,而张瑞成就是其中之一。

  高考那年,张瑞成看到村里有很多生病的人不能到地里干农活,而且很多家庭出现因病致贫的情况。从那一刻起,张瑞成就想着将来学医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张瑞成报考了当时的河南省医学院,从此踏上了学医之路。

  由于家庭并不富裕,为了补贴生活费用,张瑞成选择边学习边在学校食堂打工。假期时,其他学生都回家陪父母了,而张瑞成则到工地打工挣钱,以此减轻家庭负担。

  正是这些在大学期间刻骨铭心的经历,磨练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让他更加懂得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白天,张瑞成和其他同学一起在教室里上课学习,而到了夜晚,张瑞成则常常“加班”到深夜。寝室熄灯以后,张瑞成就带着书本来到校园里的路灯下读书。

  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张瑞成读完了大学,临近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被选派到武汉一家医院实习。

  在医学道路上不断求索

  在武汉实习时,凭借着敏锐的眼光,张瑞成对电子控假肢的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比较超前的想法了,后来,他的毕业论文,也以这方面的研究为主要内容。正是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超前的意识,张瑞成被学校选中去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

  “这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张瑞成介绍,从此,他实现了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转变,为自己崇高的理想迈出了第一步。

  就在一切顺利进行时,张瑞成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医疗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此,他选择继续深造,不断促使自己去攀登新的高峰,去迎接新的挑战。

  几年之后,张瑞成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帮助下,他选择在心肌保护方面进行专业性研究。在此期间,他发表的论文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无疑给他的医学研究之路带来了极大的鼓励。之后,张瑞成选择继续深造,到华中科技大学读博士,对骨髓干细胞进行研究。

  为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张瑞成又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医疗机构学习进修。在上海一家医院,他还进行了微创方面的学习研究。凭借着对医学知识的不断求索,为张瑞成日后的从医之路带来了有益的影响和帮助。

  赢得美国同行认可

  2007年,河南省要选派一批优秀人才到国外学习深造。作为在河南省比较知名的医疗专家,张瑞成有幸成为第一批到美国深造的优秀人才。张瑞成先后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学习治疗复杂、危重、疑难等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先进技术。

  刚到美国,张瑞成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语言问题。在国内时,张瑞成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和外国人进行一些交流,可要想与当地人进行一些深入交流就有了问题。

  为此,张瑞成不得不开始重新学习起英语来,每个星期六,张瑞成都会到当地一个集中学习英语的地方去补习英语,还到教堂等一些人口密集的地方去和当地人用英语交流,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

  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张瑞成还保持着在国内读大学时的刻苦精神。张瑞成的住所离医院比较远,去医院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每天,他早晨4点多就要起床,然后步行到医院,开始跟随美国的住院医生查房。虽然每天的学习任务很重,可是张瑞成并没有因为辛苦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一次,为了观摩一场在凌晨2点做的心脏移植手术,张瑞成半夜从住所出发,赶在凌晨2点前到医院观摩。原本他可以不用去现场观摩,可是,为了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他还是决定去现场。

  凭借着刻苦与努力,张瑞成终于得到了美国同行的认可。在张瑞成将要结束在美国的学习时,美国弗吉尼亚医院专门邀请张瑞成给医院的100多名医生做一场关于“中国心血管外科发展状况”的演讲。

  演讲现场,张瑞成用熟练的英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心血管外科的发展情况,让外国同行了解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成绩,演讲现场,美国医生报以热烈的掌声。演讲结束后,美国弗吉尼亚医院向张瑞成颁发了一座银质奖杯,让美国专家为这位来自中国的医生肃然起敬。

  要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

  之后,张瑞成又先后到意大利米兰S.Raffaele医院、德国西德心脏中心等国外一流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复杂、危重、疑难等心血管疾病的先进诊治技术。张瑞成有6000多例心血管手术临床经验,微创伤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应用1000多例,在重症心脏瓣膜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张瑞成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编写专著两部,主持部、省、厅级科研项目8项,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8次。

  不仅有高超的技术,张瑞成还有良好的医德。在采访中,记者从张瑞成的同事那里了解到许多发生在他与患者之间的感人故事。“张瑞成主任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像对待亲人一样,认真为他们看病,尽心尽力照顾他们。”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一病区的护士长告诉记者, “张瑞成每次到病房查房,除了叮嘱每位患者在治疗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之外,都会再了解一下患者的家庭情况,问问他们有没有困难。这让患者和患者家属都感到很温暖,非常感动。”

  这位护士长说,有的患者家属为了表达谢意,给张瑞成悄悄送个红包、礼品什么的,他都是当即能退的就当即退给患者,不能当即退回的,他会让护士长如数存入患者就医账户。还有好多患者在病愈出院后,特意赶回医院感谢他。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让每一个患者都得到最好的救治,是我最大的心愿。”采访结束时,张瑞成告诉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第10版:教育资讯
   第11版:国内综览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长篇小说连载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闲 情
   第17版:小记者
   第18版:小记者·市区版
   第19版:小记者·市区版
   第20版:小记者·市区版
   第21版:小记者·西华版
   第22版:小记者·商水版
   第23版:小记者·项城版
   第24版:小记者·市区版
张瑞成:托起患者“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