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闲情
 
 
 
2016年1月4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饭与参禅
■于 丹

  古人认为,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日本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会多出来十三种酶、十一种氨基酸,能有效抑制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使人可以充分吸收食物里的营养。同时,充分咀嚼还能降低食物摄入量,避免进食过多。

  老子说:“知足者富。”有很多富翁,山珍海味摆满一桌,都未必会感到幸福,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一把茴香豆、一碟小菜,就足以让他快活似神仙。在我看来,一个人对待食物的态度,能反映出他的性情,反映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星云大师曾对我说:“我做碗面条给你吃,能让你记住二十年!佛光山这么大,就是我卖面条卖出来的。我不仅是个会念经的和尚,还是个会做面条的和尚。”这就是参禅,用心去体味人间美食之道。用这样的态度去做事,又有什么事做不成呢?有一次,我已经吃得很饱了,对劝食的大师为难地说:“不能再吃了,明天再说吧。”星云大师笑笑:“明天又是明天的因缘了。”从那以后,我把吃饭当作参禅,所以从不拒绝尝试任何一种食物。在我看来,体悟食物的不同滋味,就是亲近、认识不同的世界。每次出国,我都坚持不吃中餐,只吃当地的食物,希望在有限的时光中用味蕾、嗅觉去体悟世界各地的美食。多尝试一种食物,就多了一分对各民族思维和传统的理解。

  谈到各国美食,我总喜欢把它和当地的人联系起来,时间长了,头脑中便自然形成了一幅由美食串联而成的“地球村味蕾图”。美国人开朗、热情、天真,还不乏孩子气的任性,所以他们的饮食杂乱且开放;法国人浪漫优雅,一瓶白葡萄酒能喝四个钟头,任凭光阴、美食和心情在空气中发酵;德国人理性实用的美食精神,则是啤酒、香肠、土豆泥、面包圈的混合味道。带着这份理解和亲近,各地的美食与你的舌尖、脾胃,便开始一场温柔、自在的交流。多年前在印度,我走得饥肠辘辘,向路边的商家打听吃饭的地方。不知是否此时的我早已饿得虔诚卑微,老人家看我颇有眼缘,马上拉开抽屉,捧出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各种各样叫不上名字的小食品给我。那一刻,善意和友好都浓缩在了食物里,超越了种族、宗教、国度,让人倍觉宠溺、温暖。

  清晨、日落,豆浆、蛋汤,稳稳坐在干净的餐桌旁,细细品味每一种食材的身世、滋味。感谢它们带着阳光雨露,带着一生的故事,走向我,融入我,并最终与我共同回归这个世界。这世间的爱与美食,皆不可辜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文化周口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晚报微生活
   第08版:教育资讯
   第09版:国内综览
   第10版:国内深读
   第11版:国际综览
   第12版:国际深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文娱新闻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闲情
   第17版:小记者
   第18版:小记者·作家摇篮
   第19版:小记者·作家摇篮
   第20版:小记者·作家摇篮
   第21版:西华小记者作品选登
   第22版:小记者·作家摇篮
   第24版:小记者·成长在线
祝你下班不堵车
忍俊不禁
被玩坏的喵星人
语言极致
吃饭与参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