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没能联系上
□晚报记者 张劲松 文/图
本报讯 2月16日上午,家住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的汤战鹰拨打本报新闻热线,想委托本报帮其寻找周口老战友李二旗和王凤坦,“近40年没联系了,我们都老了,我非常珍惜那段战友情,特别怀念我们在一起的那段青春岁月”。
老战友,你们在哪
今年67岁的汤战鹰是公安系统的一名退休干部。回忆起当年的那段战友情时,电话中的他情绪非常激动,数度哽咽。
据介绍,1970年,汤战鹰参军来到大兴安岭,在铁道兵三师十二连当战士。同年,周口的李二旗和王凤坦也来到这里当兵。当时,三人同在一个班,共同度过了7年的青春时光。
“1977年,他俩复员了。我提了干,留在了部队。之后到现在近40年了,我们一次也没联系上。我现在非常想听听他俩的声音,能见上一面最好,了却我的一个心愿。”汤战鹰说,“我记得他们俩都是周口商水人,可我搞不清楚他们家的具体位置。”
通过商水县民政局找到李二旗
按照汤战鹰提供的信息,17日下午,周口晚报记者来到商水县民政局退伍办公室。说明来意后,工作人员邵海艳就开始帮忙查档案。但由于这么多年的退伍人员太多,忙了近一个小时也没找到李二旗和王凤坦的信息。之后,周口晚报记者又联系到该局优抚股工作人员郑留成。又是一阵忙碌的查找,终于,郑留成在其便携式优抚对象身份核查系统中查到了一个名叫李二旗的退伍老兵,1952年出生,商水县张庄乡李寨村一组村民。经过邵海艳查找档案核对,这个李二旗正是汤战鹰要找的战友。不过,在商水县民政局却没有查到有关王凤坦的任何信息。
18日10时许,周口晚报记者来到商水县张庄乡李寨村,在热心村民的帮助下,找到了正在村南自家麦田里浇地的李二旗。
战友互通电话激动万分
得知周口晚报记者的来意后,李二旗激动地把水管扔在地上,双手在自己上衣上随便一抹,就迫不及待地问:“你有汤战鹰的电话?”
得到肯定答复后,李二旗用还没来得及擦干的手拿出手机就按照周口晚报记者提供的号码拨了过去。此时,他的手有点儿发抖。
“司令,我现在地里浇水,真没想到还能和你联系上。退伍这么多年,真想你啊。”电话接通后,李二旗激动地叫起了汤战鹰当年的绰号“汤司令”。
电话中,相隔千里的两颗心连在了一起。他们打开了话匣子,互相了解对方的生活状况,收都收不住。十几分钟后,由于手机信号弱,他们才被迫中断交流,相约晚上继续打电话畅聊。
王凤坦原来不是商水人
随后,在和李二旗的聊天中,周口晚报记者了解到,汤战鹰记错了,王凤坦并不是商水县人,而是西华县李大庄乡张王营行政村的村民。
当日14时许,周口晚报记者驱车来到西华县李大庄乡张王营行政村,在热心村民的引领下,很顺利地找到了王凤坦。
和李二旗一样,王凤坦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汤战鹰在电话中聊了近20分钟。
王凤坦告诉周口晚报记者,他今年63岁,比汤战鹰小4岁,“在部队的时候,汤战鹰非常照顾我。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伐树搭帐篷,一不小心,伐倒的树木从我的头上擦过,一下子把我砸昏了。醒来时,我就在他的怀里躺着,当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激他”。
通过本报找到了多年没有联系上的老战友,汤战鹰激动万分。“我们已经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每当回忆起在一起的岁月,我的眼泪都会掉下来。”他在电话中对周口晚报记者说,“我曾经通过商水公安寻找过他们,也曾经通过在兴隆县打工的商水农民工寻找过他们,可是都没能如愿。非常感谢你们帮我找到了我的老战友,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
联系上老战友,三人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