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减肥瘦身成为一种时尚,方法五花八门,节食、喝减肥茶、吃减肥药、进美容院等。由此我想起了改革开放前那段靠吃红薯为生的日子。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个时候,能够吃饱饭就不错了,能吃上大米“洋”面更是不易。上小学时,放学后经常与小伙伴们一起扛着抓钩,挎着箩头到地里刨红薯,有时费了很大的力气刨到一块红薯,就像获得战利品一样兴奋不已。“文革”期间,学校要停课闹革命,于是我就回到生产队,成了“半劳力”,大人在前面犁红薯茬子地,我挎着箩头紧跟其后拾红薯。八月十五前后,正赶上红薯收获,生产队统一组织刨红薯,按劳动力与人口数进行分配。第二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切红薯片,晒红薯干。一遇阴天下雨,就得赶快到地里捡红薯片,若遇到连阴雨,未晒干的红薯片就可能发霉,只好用发了霉的红薯片充饥。红薯梗子用热水一烫,用盐凉拌,当菜吃,红薯叶下面条吃,有时蒸着吃。到了初冬,人们开始刨秋红薯,家家户户挖红薯窖,把秋红薯储藏在里面,以备冬天和明春食用。“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有一年,生产队让我到地里看红薯,在红薯地里待了近一个月,无事时,我就用铁锨在地上挖个小坑,架起一堆红薯用柴火烧,鲜美可口。有一次,我在“三间子”地里看红薯,邻近队里有个砖瓦窑场,正逢八月十五,他们正煮水饺,于是我就用红薯换他们的水饺吃,想想真是很大的享受。
我喜爱吃太阳晒后的红薯,在铁锅里蒸后特别甜,如果挨着铁锅,带有焦黄色,吃着更有另一番滋味。当时我一顿早饭能吃一小馍筐子红薯。时间长了,吃得多了,胃酸过多,经常“烧心”,口里流酸水,就找医生开些“小苏打”吃。
那时候,农村的孩子都愿意参军,说到部队后能吃上大米“洋”面。国家恢复高考后,我积极参加高考,终于如愿以偿,吃上了商品粮。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要求是:住房讲宽敞,吃饭有营养,穿衣要高档。如果通过勤劳而致富,就会受到敬重和表彰,那时若是万元户,就是勤劳的先进典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的人越来越多,电话、彩电、冰箱、空调逐步走进普通家庭。那时流行的说法是:一万元不算富,十万元刚起步。到了二十世纪末,手机、小轿车已相当普及,到新马泰、港澳台旅游的人逐渐增多。进入二十一世纪,百万元家庭资产的富裕户随处可见,就是上亿元资产的家庭也不罕见。近年来人们喜欢健身、休闲、娱乐,讲究生活质量,人们喜欢上了跳健美操、广场舞。能请人吃饭已不再令人刮目相看,如果是晚上, 对方可能还不愿意去呢,因为这样会发胖,会影响减肥效果。
时代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离了红薯不能活,到今天粗粮作为“点心”吃。那时人们能吃顿饱饭就满足了,吃得胖些就是福,可是现在大家都在减肥瘦身,这真是沧桑巨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