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养生
要做的7件事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踏着春天的脚步,春季养生也该提上日程了。此时,季节交替,乍暖还寒,一方面人们容易生病,另一方面也是养生的好时机。
记者者综合美国《健康》杂志的报道,总结出春季最应该做的7件事。
1.保护肝胆最重要
春天会让肝脏和胆囊中的一些小毛病变得更为严重。要保护肝胆,就要避免环境中的任何化学物质,少吃动物油和油炸食品,少到饭店吃饭,远离做菜使用的劣质油,每天最好吃1~2把坚果。
应食用好的油,比如橄榄油和用坚果及种子压榨的油,它们就像润滑剂一样,让你的身体零件更灵活、健康,不易生锈。肝气舒畅,人的韧带、肌腱和关节也不会僵硬。
2.进行“身体大扫除”
春天是扫除季节,身体也需要大扫除。多喝果汁可以清肠,两周内不摄入任何糖和咖啡因、禁烟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春天最好禁酒,饮食不要过量,七分饱就可以了,这样会让你的身体更有活力。
3.春天应该多吃豆芽
豆芽处于一种不断的生长过程中,其中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最为鲜活。
在万物复苏的春季,人的身体也在生长,尤其需要这种高质量的营养。此外,莴苣、菠菜等春季生长的新鲜绿叶蔬菜,以及草莓、樱桃等应季水果也最有益健康。
4.适合做伸展运动
整个寒冷的冬天,人的身体仿佛都是蜷缩着的,因此,春天最适合做的就是伸展运动,以唤醒身体。年轻人最好做瑜伽,老人可以练练气功。
5.最应补B族维生素
春季,人的大脑容易处于兴奋状态,而B族维生素对神经系统有镇定作用,有助增强细胞能量,还能防止春季滋生的蚊虫叮咬。
此外,补点钙和镁也有助于平静神经系统及肌肉,缓解焦虑或失眠。
6.到户外和大地“共振”
春天,室外不仅空气清新,花香还能使人放松,减轻压力。最重要的是,此时地球的振动大约为每秒8赫兹,与人体大脑α波节律一致,最让人感觉舒适,对大脑长期焦虑有一定的治愈作用。
7.草药帮助春季排毒
春季生长的很多草药能起到排毒的作用。比如番泻叶能清肠;蒲公英是保肝极品,有助受损肝脏愈合;甘草有助于能量平衡和消化,减少压力。
此外,用薄荷、迷迭香或薰衣草以及玫瑰花瓣等花草熏蒸,还有助于清洁皮肤和鼻窦。(据人民网)
2月24日,记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教育部将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力争到2020年每省(区、市)至少有1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自今年7月起,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招收儿科学专业本科生。到2020年,力争使儿科医师达到14.04万人以上,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数达到0.6人。
风险高、待遇低,儿科医务人员流失多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说,我国0~14岁儿童总人数约2.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儿童医院99所,设置儿科的医疗机构共有35950个。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医师数约为11.8万人,每千名0~14岁儿童拥有的儿科执业医师数为0.53人,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儿科执业医师存在较大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相应数值,为0.85~1.3人。
我国儿科年门急诊量4.71亿人次,占全国门急诊总量的9.84%。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医师日均承担的门诊人次数约为17人次。焦雅辉说,儿科具有职业风险高、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负荷重等特点。长期以来,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和薪酬待遇与其职业特点不相符,儿科医务人员流失较多。
为了解决儿科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国家卫计委拟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是完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培养。三是开展儿童健康管理,促进儿童预防保健。四是完善价格、薪酬等激励机制。
每年为基层培养5000名全科医学人才
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宋毅指出,教育部持续关注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加强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为基层儿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人才支撑,6年来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招收3万余名免费定向医学生。二是持续扩大研究生层次儿科医师培养规模,“十二五”期间,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共计招收8200名。三是通过共建医学院校,加大儿科医生培养力度。
据教育部高教司农医处处长王启明介绍,1998年,教育部进行了专业目录调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不再单独设置五官科学、中医外科学等临床二级学科,合并调整为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专业。其目的是夯实医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临床的综合能力。2015年,临床医学和中医学的招生人数已经达到了9万人,这些学生均可成为儿科专科医生的稳定来源。
宋毅指出,为适应全面两孩政策对儿科医生的迫切需求,教育部正在采取措施加强人才培养。一是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深入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工作,为基层每年培养5000名左右从事儿科等基本诊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二是进一步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要求38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增加研究生儿科专业招生数量,力争到2020年达到在校生1万人。三是积极支持各地开展儿科住院医师培训,推进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四是加强儿科学科专业建设,将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力争到2020年每省(区、市)至少有1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
调整劳务价格与人事薪酬制度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副司长金生国指出,针对儿科医师紧缺现状,国家卫计委主要采取了四项人才培养措施。
一是加强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于2014年在全国推动建立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将儿科作为紧缺专业下达培训招收任务。2015年招收儿科住院医师3976人,比2014年又增长了20.9%,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在成为儿科医师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是与教育部深化医教协同改革。与教育部共同对10所省部共建院校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儿科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在教育部指导下,2015年新入学的儿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关要求进行培养。
三是启动了儿科医师转岗培训。2015年,协调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地区开展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制定培训方案,拟转岗培训儿科医师1820人,目前各地正在按照国家要求有序推进。
四是加强儿科医务人员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过程中,向儿科专业重点倾斜。2014~2016年,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共审核公布了1770项儿科专业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年增长率达到33%。
五是建议在三医联动深化医改中调整儿科医疗技术劳务价格,建立符合儿科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增强儿科岗位吸引力。
金生国说,针对儿科医疗保健不断增长的需求,国家卫计委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一是支持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儿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扩大招收规模,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大力开展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十三五”期间,将儿科年度招收计划由每年4000人提高到5000人,并且随着儿科岗位吸引力的增强,进一步扩大儿科专业招收规模、提高招收比例。
三是在今年启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时,优先考虑儿科发展需求,着手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儿科专科医师。
四是继续深入做好儿科专业继续医学教育,动员组织重点儿科医疗机构加强进修教育、远程培训,重点为中西部地区培训一批儿科骨干人才。
五是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等,加大全科医生的儿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力度。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