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河两岸,经常有三五成群的垂钓者,他们中有年轻人、中年人,也有个别老者。他们悠闲地甩着钩,或立或坐,气定神闲,打发着闲适的时光。看到这些场景,我常常想起儿时的垂钓……
那时候农村的河道沟渠很多,因为水没有受到污染,里面的鱼儿不少。只是儿时的渔具与现在的渔具相比,不啻于鸟枪与大炮之别。
儿时的鱼钩有时是用大头针捏的,当然它的钓鱼效果也大打折扣,跑鱼的情况经常发生。鱼浮也很简单,用一小截秫秸芯做的。钓鱼时,看到鱼浮动了,提早了,鱼还没有咬钩,提晚了,鱼又脱钩,除去垂钓技术与火候的准确把握之外,渔具的质量是主要的。那时街上卖的鱼钩两角钱一个,想买一个得一分钱一分钱地偷偷攒上好长时间,就这让父母知道了自己的鱼钩是买的,还得挨上一顿骂。
当然,这小小的鱼钩根本无法钓上大鱼,钓上来的大都是半拃或一拃左右的鲫鱼、鲢鱼。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子,那时没有成年人坐在那儿钓鱼,否则会被长辈们骂不务正业。大人们都在想着怎样多挣工分养活一家老小。
儿时垂钓更多是一种玩趣,而现在的人则把垂钓当作一种享受,甚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他们开着私家车,买着门票,带着价格不菲的渔具到专门供人垂钓的鱼塘去钓。当然,垂钓的目的也绝不仅仅是为了口福之享。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垂钓的目的和功用也在改变。现在有各级钓鱼协会,各种钓鱼比赛,参与的垂钓者也都是生活无忧的成年人,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