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便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说法,昨日迎来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群芳谱》曰:“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故而有“雨生百谷”之说。
关于谷雨的来历,传说是和仓颉造字有关。据《淮南子》记载,当年仓颉造字惊天动地,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寻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后人因此把这一天定名谷雨。
因此,古时每逢谷雨来临,人们都要在仓颉庙举行传统庙会,举行隆重热烈的迎仓圣进庙仪式,祭奠文字的始祖仓颉。许多地方的人也会在谷雨节气入学拜师、喝红豆稀饭、乞雨、乞子、祈福等。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谷雨前后雨水较多,加之春夏之交,自然界阳气骤升,脾气旺盛,所以谷雨前后的养生,多以袪湿补脾为重,同时要防治春季肝旺而上火。(赵洁)
相关链接
谷雨节气方
著名中医吕英认为:2017丁酉年清明之后,临床多见火热夹水湿逆上相应的疾病,如咳嗽、眩晕、疱疹、失眠等,但疏导相应气结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究其根本为三阴不足,虚寒是导致上述邪气的原因。故谷雨节气,对于有此不适端倪的人群可服用下方有助顺应天地阴阳消长之规律。
苍术2g、熟地10g、桂枝2g、赤芍7g、甘草2g、吴茱萸0.3g、大枣2枚。加水350毫升大火煮开转小火煮20分钟,煮取45毫升,分3人饮用。
凡病皆为本气自病,众所周知人之七情太过对身心的影响。生活中尤其是生气和上火,若能适当节制即有降龙伏虎之效,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中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