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说干就干的杨向东


2009年03月27日 星期五

      一个人和一家坐落在乡镇的纺织企业,要想成为三里五村乡亲们心中的骄傲,那是需要有相当坚实的“业绩”做支撑的。所以,对于杨向东和他的项城市田野色织有限公司,我们可以说是慕名走访。

      整洁明亮的厂房里,50多名工人正紧紧张张地工作着,厂子里是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金融危机下,杨向东对自己创业的前景依然充满自信。“原来订的单子还没供完货,前几天我们又接到了一个大订单,真够工人们忙一阵子了!”杨向东告诉记者。

      站在记者面前的杨向东,不过是个年仅35岁的年轻人。初一见面,我们很诧异:这么个“小年轻”,咋能会是个身价千万元的企业家?但是,了解了杨向东的创业故事,我们终于明白,杨向东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他有着农民的质朴睿智,有着靠双手改变命运的强列愿望,更有着说干就干、一分钟也不等的踏实精神。

      1974年8月,杨向东出生在项城市高寺镇娄堤行政村张庄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这个7口之家当时的日子过得相当清贫。一定要改变贫困的生活状况!少年时代的杨向东就下定了决心。杨向东学习很刻苦,小学、初中期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94年,杨向东初中毕业后升入周口地区公安干校。按他最初的计划,警校毕业穿上警服当警察,从此跳出农门。但现实不如人意,当他从警校毕业的时候,国家对中专毕业生不再统一分配。1997年7月,外出求学几年的杨向东无奈回到家乡,过上了和父辈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身在农村,但杨向东心中的梦想没有破灭。那几年,浙江海宁、平湖、嘉兴、桐乡等地工业企业发展迅速,企业用工需求量很大。杨向东敏锐地感觉到,为那里的企业招募农民工,应该是个不错的职业。这既能为乡亲们提供挣钱的出路,也能使自己从企业收取一些佣金。说干就干,1998年春节过后,杨向东第一批就向浙江的企业输送了150多名本地的农村青年。这150多名农村青年当年的月平均收入就超过了850元。这些年来,农民工工资不断提高,杨向东对外劳务输出规模也在扩大,最多的时候一年输出农民工超过400多人。

      1998年到2008年,10年时间,在农民工经纪人的行当里,杨向东掘得了“第一桶金”,但这并没有让他满足。在他心里,只有拥有“实体企业”,才算真正完成从“农民工”到“农民企业家”的升级转型。在从事农民工经纪人职业的时候,杨向东经常和纺织企业打交道。因此,对进军纺织行业,杨向东很有信心。同样是说干就干,去年4月,杨向东投资1500多万元,在家乡高寺镇开办了项城市田野色织有限公司。

      “无论岁月怎样改变,无论环境怎样改变,都抹不去我对家乡的热爱!”这是杨向东工作笔记中一段话。事实上,把自己的公司取名为田野,也同样是杨向东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乡这片热土的挚爱和深情。

      项城市田野色织有限公司2000多平方米的厂区车间里,已经安排了70多名当地农民工和返乡务工青年就业,他们的月收入达到1500元。而田野公司每月的销售额也超过了260万元,纳税4万元左右。这个新生的企业已显现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前景。杨向东作为创业成功的典范,被乡亲们交口传颂。

     

来源: 编辑: 叶明

关闭窗口

中华龙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华龙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周口日报和中华龙都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龙都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华龙都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华龙都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华龙都网联系。
本站检索
Google
  • 市纪委召开常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