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洪的仁厚
此后,董明珠作为一个神奇销售员的故事,在公司里传扬开来。
在董明珠崭露头角的时候,格力电器最重要的缔造者、现任董事长朱江洪,一番辗转,终于站在了这个重要位置上。朱江洪是珠海人,生于1945年,25岁时从华南工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后来成为厂长。1988年,朱江洪调回珠海,1991年被任命为海利的厂长。
1991年的海利,还是个十足的烂摊子。一批刚安装的海利窗机竟然无法启动,经检查,原来是运输过程中空调的铜管被震断了。还有客户投诉海利空调噪声大,“晚上开着海利空调,就像飞机在头顶不停地盘旋。”
朱江洪技术出身,很快让产品质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事实上,董明珠在安徽的凯歌高奏,也跟格力空调质量在这一年脱胎换骨的变化有关。也就是那一年,海利有了新名字--格力。
董明珠在安徽攻城掠地的时候,相邻的江苏市场,一年的销售额才300多万。1992年深秋,董明珠被朱江洪派到南京开辟市场。在南京,董明珠与日后家电连锁行业的另一巨头,苏宁的张近东相遇了。
接手江苏市场的董明珠,和“江苏五交化”达成了地区代理协议,江苏五交化前期为格力做了很多市场开拓,格力在江苏也小有了名气。
空调旺季的时候,苏宁的人说,“董明珠,我给你500万,你马上给我货。”但董明珠没拿这张500万的支票,“我跟‘五交化’有约在先,江苏是它来代理,我不能打破这个规矩,也不能见利忘义。”
未来国内两大商业巨头--董明珠和张近东的第一次认识,就是在电话里互骂了40多分钟。张近东说:“你这个家伙真不是东西,给你钱你还不要。”董明珠回应:“不是东西我也不给你货,你要货唯一的办法,就是到‘五交化’去取货。”
那一年格力在江苏一下就做到了3650万,到1994年成了1.6个亿,而当时整个公司的实际年销售才4个亿左右。”格力与春兰、华宝并列三强,董明珠一人的销售额就占了总销售额的1/5。
董明珠在江苏如此扬眉吐气,与朱江洪在质量管理和技术开发方面的苦心是分不开的。“珠海二珠” (朱江洪、董明珠)的故事,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开了头。
早在1992年,朱江洪就希望董明珠能回到珠海总部当经营部部长,当了部长就有房子分。但当时还在安徽的董明珠拒绝了,在她看来,开发市场是最重要的。
之所以1994年回到珠海当部长,是因为格力当时发生了业务员集体叛离事件。格力电器是国有控股企业,关系网和利益网盘根错节,加之当时管理制度不到位,体制弊端日渐显现。
在这样的企业里,开口要权绝对是大忌。 1995年,格力的销售额急速膨胀,财务管理出现很大漏洞,董明珠火了,“噔”跑到朱江洪那里,一开口就要朱江洪把所有对外的财务权划归她管。
朱江洪听完董明珠的理由,拍板同意。“如果没有他在我背后的支持,我肯定也做不到今天。你想讲原则也不行,没给你讲原则的机会和环境。”董明珠如此回忆朱江洪给她的支持。
朱江洪稳健,强调产品质量和技术,说“只要搞好管理,加强创新,就立于不败之地”。格力的员工说,朱董事长衣着朴素,爱好运动,每天要在跑步机上跑一会儿,格力总部草坪上可以看见朱江洪养的鸽子。
对“珠海二珠”,科龙电器前总裁王国端说, “朱江洪遇到董明珠是朱的福气,董明珠遇到朱江洪是董的运气。” 竞争对手也说,这两个人要是吵架,或者有一个生病,或有一个退休就好了。
董明珠在第二本自传《行棋无悔》中,谈到了她和朱江洪的事业默契:
“我希望有一天能超过朱总,我相信他也希望我能超过他;但我还相信,朱总希望自己永远站得比我高,就像他现在是董事长我是总经理一样……说句稍微出格的话,如果不是我1994年回来帮忙整顿经营部,格力不会有今天。从这一意义上讲,朱总也是幸运的,如果他不认识我,将会是他的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