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转型,人才结构需要调整。与社会经济契合最为紧密的职业院校能否适应这个挑战,完成自身转变?
“拿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来说,社会上的很多培训班都能办,人才过剩,所以我们主动退出市场。”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人表示,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工程测量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很受欢迎,所以该校今年增设这两个招生专业。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每年都有新开设的专业,也有专业在招生计划中消失。专业设置灵活成了职业院校的一个显著特点。
“专业不求大而全,只求专而细。”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是以理工为主的中职学校。宣传部部长狄青表示,专业细分化、录取随时调整是职业学校设置专业的特点。该校去年开办了质量检测员专业,如果今年报名人数充足就可以开课。去年,质量检测员专业计划招收100人,录取期间发现报考的人数非常多,结果共录取了150人,减少了相对冷门的专业计划。“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必须具有灵活性。”
某民办本科高校负责人分析说,在全国考生人数逐年减少的形势下,处于招生末端的职业院校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他们培养的人才只有与市场“零距离”才能有生存空间,而专业设置围着市场转便成了唯一出路。“这种灵敏的市场嗅觉非常值得某些公办本科高校借鉴。”这位负责人说。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有特色才能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
前不久,是高职院校网报志愿的日子。身为湖北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的田寿永走到哪里都想“推销”自己学校的专业,“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学校去年新开设的,是朝阳专业,你可以让孩子考虑填报……”
“当下,营养护理、身体健康、闲暇娱乐、体育健身、衣着服饰和家庭幸福等问题越来越被人重视,这些专业就是瞄准此类需求来打造专门人才。”田寿永告诉记者,人们的需求出现多样化,“爱美之心常有”,加上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亚健康”人群增多,“有了病上医院、亚健康就美容”成为新潮,湖北职院新设的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应运而生。2009年第一届招生就达到139人,经过一年多学习,70%学生已拿到初、中、高级美容师证书,不少学生已萌发创业的念头,积极进行准备拟开设“医学美容店”。“此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比较广,市场适应能力比较强,很多人都自主择业、自主创业了。”田寿永说。
“除了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也是湖北职院调整专业的依据之一。”近年来,湖北职院整合教育资源,新设了建筑技术、动漫游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加强了数控技术专业等的投入,取得良好成效。
在专业设置上与市场和社会需求之间,职业院校如何不出现错位和空当?在学科建设和市场需求之间,学校如何进行更好地调整?
最近,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在吉林调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时强调,高职院校的专业应具有鲜明的职业指向,其毕业生在企业不可或缺。高等职业院校只有找准其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空间,形成特色与优势,才能保持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职业院校应根据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办学,找准自身的定位和特色。”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总裁王伯庆认为,职业院校在设置新专业的时候,不能看哪个新职业“热”,就跟风设置哪个。职业院校在进行新专业设置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定位和规划,并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当地经济产业的发展需求,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如何做到这一点?王伯庆认为,职业院校新专业除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之外,还需要跟踪评估产业对人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变化,从而科学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
此外,职业教育要给学生提供机会,保持与产业的密切接触,把产业界人士请进大学,邀请产业界人士参加培养方案设计,让产业需求无缝地导入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改进。(记者 倪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