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个月前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就有专业人士预料,今年高校金融财经类专业的热度将会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到了各批次高校录取投档时,那些金融财经类以及开设财经类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录取分果然普遍看涨。
其实无需作高深的分析,谁都明白,当今考生纷纷跻身于金融财经专业是冲着一个“钱”字。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只要一进入金融领域,定然是“人家加班他加薪,数钱数到手抽筋”。而作为垄断行业的中国金融业还真的是如常人所料,不用说管理层收入畸高,就是一般员工的工资福利也远非其他行业员工可比。我当中学教师近30年,职称已基本到顶,月薪也就三四千元,而我的那些在金融行业供职的学生,毕业时间不长,年薪已达二三十万元。广大草根阶层要想改变命运,差不多就指望高考这一搏了。一旦考出个高分来,还不削尖了脑袋往金融堆里钻?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人们跟着利益走其实也无可厚非,但这今天看来丰厚无比的“利”到了数年之后是否依然丰厚,也得好好估量。前些年学个政法专业,就可以进公检法系统或政府部门,待遇上乘,风光无限,于是政法专业几成第一热门专业,各高校有条件没条件的都纷纷开设起政法系。可转眼间,政府部门、政法系统凡进必考,使得政法专业毕业生大量积压,难以就业,政法专业瞬间由热趋冷。
今天的财经金融专业会不会数年之后步政法专业的后尘?我不敢断言,但不排除这种可能。因为金融业的繁荣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基础产业,大量优秀人才都逃离理工农医专业而钻到“钱”眼里,这“钱”又从何而来?二战之后的日本也曾有一段时间热追金融业,从而导致了基础产业人才匮乏,进而出现经济萧条的苗头。日本政府及时扭转了这一局面,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使金融行业保持一种适度的规模发展,终使经济出现良性发展的势头。没有强大的基础产业,商业、金融业只能是空中楼阁。
而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近年来,许多优秀考生只报经济管理、金融专业,这即便不是我国出不了科技精英的主要原因,起码也是原因之一。记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很多年都在北大、清华之上,原因在于,在“科学的春天”里,人们对科学技术有着一种崇敬、景仰。今天,虽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国人追求科学技术的热情却不但没见长,反而减了不少,这实在引人深思。如果科教界、产业界员工的待遇高过财经金融业的员工,还会有那么多的优秀青年削尖了脑袋往金融堆里扎吗?
为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为了大师级的科技人才早日诞生,决策者该动动脑筋了,至少不能让只有进入金融、财经领域者才有“钱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