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富士康跳楼事件、校园伤人案等突发事件中无不隐藏着“心理问题”的幽灵,与此同时,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频发的自然灾害给心理援助工作也提出新的课题。
有专家笑言:“心理学不用打广告,大家都知道他的重要性了。”
但同时,“我国心理学发展现状很难满足目前国民对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中国儿童中心研究员梅建说。
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一些专家的认同。在中国科协第42期有关心理学的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心理学界的专家集体反思我国心理学科发展中的问题。
500小时速成心理咨询师
“一系列突发事件暴露出我们的心理咨询人员培训远远不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钱铭怡称,心理人才队伍建设是“老问题出现新情况”。
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进行正式的全国统一鉴定考试。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共有16.4万人拿到心理咨询师的证书,“这个速度堪比‘坐飞机’”。
但这些人的培训只有300—500小时左右,且实习课程不够。“虽然拿到证书,但他们不敢做甚至不会做心理咨询。”钱铭怡介绍说,发达国家的心理咨询师多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通常要经过3—5年系统的专业培训,且需在指定机构实习800个小时以上。例如,德国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分理论、实践、临床及自我体验4个部分,在法律认可的医院及私人门诊进行临床实践,总共培训小时数是7200小时。相比之下,我国的心理咨询培训各自为政,鱼龙混杂,非专业人士很难分辨,而且还有一些在国外声誉不好的培训机构进入国内市场。“这种培训没有系统的课程设置,更谈不上实习和临床实践。”
而在学历教育中,我国设有心理学专业的高校数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不到10个增加到现在的276个,但钱铭怡说,她通过对不同地区的22所设有临床心理、咨询心理或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研究生培养计划的不同类型高校的调研发现,许多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如无伦理课程培训,缺乏实习培训,缺乏对实习机构的资质鉴定,对临床心理学所需要的实习督导和自我成长相关内容没做要求等等,“大量非临床的课程占用了很多时间,学生实习的时间和费用无法保证”。
此外,钱铭怡还提到:“虽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设了应用心理学硕士专业,但是培养目标、方案、师资力量等还是不明确,给学校的权限太大,如不尽快调整的话,很可能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四不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