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则红木家具“不折不扣,按斤论价”的广告铺天盖地,红木家具如何能像白菜豆腐一般“按斤论价”?到底这按斤计价是真是假,怎么个计法?会否比传统计价方式更划算?对行业又有何影响呢?实际上,消费者与业内人士对其产生的议论一直没有停止……
●争议焦点一:
“按斤论价”怎么个论法?
一套红木家具包含几件套,每件多少钱,一共多少钱,这是目前红木市场中最主流的计价与销售方式。而颇为新鲜的“按斤论价法”则完全打破了传统计价模式,先给不同原材料标出单价(比如鸡翅木169元/公斤,老挝红酸枝木349元/公斤),然后用每件家具出厂净重乘以单价,所得出的价格即为实付总价(原材料单价×家具出厂净重=实付总价)。
分析这个计算公式,原材料单价和家具重量是决定总价的主因,如果两个都由厂家说了算,消费者没有自主权,又与传统计价方式有何区别呢?针对疑问,连天红华北区总经理李机杭解释,每公斤单价是公司通过对原材料、人工、运输、租金及其他成本的综合考量定出来的,大家可根据包含内容自己算个大概;而重量虽按出厂净重算,但消费者购买时或购买后10天内如有异议均可以提出并要求“多退少补”。
●争议焦点二:
红木家具价格是否因此而更透明?
从前几年红木家具出现的“价格泡沫”和近来由于原材料、人工涨价而导致的红木家具价格攀升不难看出,“一切由商家说了算”的问题的确存在,而红木家具价格体系也多少存在些隐忧。就笔者了解,除了原料与人工外,是否有雕刻或艺术大师参与其中,也是影响价格高低的原因。因此,一件红木家具定价是否合理,外行人很难判断,即便是懂行之人最多也只能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能按公斤收钱,明码标价会否让红木家具的价格更合理、更透明?面对一种新的、颠覆式的计价方式,消费者在图新鲜的同时也不免有些动心。对此,资深红木行业专家、元亨利家具总经理杨波认为,红木家具的定价模式无法用“透明”与“不透明”定论,它就像画一样,同样是一张纸、一杆笔,不同人画出来的东西价格肯定有差异。同理,不同厂家即使用同一种木材制作出造型相同的椅子,其自身价值和市场售价也必然不同。由此可见,“按斤计价”根本不适合红木家具行业。
●争议焦点三:
是否忽略了红木家具的“手艺”、“文化”附加值?
按照李机航的说法,他们将红木家具“按斤计价”除了便于打响品牌和便于宣传外,也希望能借此打击这个行业的价格泡沫,并淡化消费者的“迷恋大师说”。
而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并不认同,他们表示,这种做法将大大抹杀红木家具的附加值,不太可取。毕竟,红木家具与普通民用家具有区别,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特色的表现,消费者喜欢、购买或收藏它,一是因为原材料的名贵与日趋稀有,二是因为其结构、雕刻工艺与文化底蕴处处都有自己的个性,具有充分的附加值。如它已经可与白菜豆腐一般“按斤论价”,毫无附加价值时,与直接买一根木头又有何分别?
不过,李机航也认为,若真为大师之作自有其价高的道理,而市场上也不免有些借“大师”之名胡乱开价的商家。而连天红的家具多为福建本地“雕刻能手”打造而成,颇具价值却不拿“大师”说事,“按斤论价”只想让消费者消费得更明白而已。
●采访手记●
红木行业迷雾重重 消费者需眼明心亮
采访期间,笔者从众多红木家具业内人士口中听到不少对“按斤论价”的看法,不过大多“贬多于褒”。红木家具某专业市场总监表示,按这种新鲜计价方式算出的价格,与其他品牌同类产品相比并没便宜多少,有的甚至还更贵;某红木品牌总经理表示,红木家具新计价模式的对错眼下很难定论,要看五年后,至少三年后是否还能站住脚;还有某红木品牌负责人表示,红木家具历来以其文化内涵和大师参与为传统,忽略这些,将其与白菜一样“按斤论价”的做法实在欠妥。
当“按斤论价”这一做法在吸引大量消费者关注,却令众多业内人士深感不满时,却不得不承认,这种状况的出现的确给红木家具这个传统行业带来了一阵不小的“刺激”。抛开对错不讲,一种新计价体系的出现与立足和消费者对其产生的好奇、疑虑与“付诸行动”,无疑都从侧面体现出了市场和消费者的不太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