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晨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生态,是资源,是生产力,是永不枯竭的“绿色银行”。
2018年是我市环保工作向生态环境治理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我市生态环境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全市不仅多次召开污染防治会议,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强力推进我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在全市干部作风纪律大整顿通报大会中,有三次均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确保打好我市环保攻坚战。
如今,周口环保攻坚已吹响集结号,驶入“快车道”,环保部门正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打造我市的蓝天、绿地、碧水,一系列综合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果,天蓝、水绿的生态画卷在三川大地徐徐展开。
守护“周口蓝”
“蓝天保卫战”带来更多民生福祉
PM2.5、PM10均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不少周口市民见识过雾霾的威力,蓝天白云渐渐隐藏到灰色的天幕之后。尤其入冬以来,我市受地理位置和北方污染源输入的客观事实,以及受逆温、高湿静稳等不利气象因素影响,出现污染天气。那是不是意味着:面对重污染天气,我们只能束手无策呢?答案是否定的。
为全面改善周口大气质量,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市始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全民治污的原则,实施分类指导、分行对标、分企施策,制订专项治理方案和考核标准。
针对扬尘污染带来的PM10居高不下的问题,我市环保部门采取“休克体检”“集中会诊”“分类治疗”的方法,重点围绕错峰生产、砖瓦窑厂、商砼搅拌站、物料堆场、在建工地等进行了专项治理。对建筑工地开出了“十全药方”,即:工地全备案、全核准、全验收、全封闭、全硬化、全喷淋、全湿法、全冲洗、全覆盖、全联网。在全市建筑工地全部落实“三员”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六个百分百”标准要求,做到围挡作业、物料堆放全覆盖、出入车辆全冲洗、施工现场地面全硬化、工地湿法作业、渣土车辆全密闭运输,确保施工无扬尘。建筑工地与行业主管部门联网,对全市符合准入条件的67台渣土运输车辆统一编号、统一标识、统一安装GPS定位装置。
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上,制定了“地扫净、水洒好、土盖严、管住煤、控住车”15字方针,开展中心城区大气专项治理。市区主次干道每天至少2次机械化清扫,6次洒水、除尘作业。在机械清扫不到的区域,则由2800名环卫工人实行全天候无缝对接,不留死角和盲区。
组建了大气治理“零点”夜查工作组,实行环保局和职能部门班子轮流带班制度。2018年“零点”夜查活动累计出动人员1000多人次,对施工场地、涉气工业企业、渣土车、露天烧烤等地,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方式,进行突击夜查,发现问题现场办公解决并曝光。同时,市环保部门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技术专家,对我市大气污染源进行每天巡查,现场查找影响空气质量的不利因素,开展源头治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措施。
今年以来,周口吹响了“蓝天保卫战”的号角,大干、苦干、实干成了全市环保攻坚的主旋律。2018年,我市共扣押渣土车50多辆,查处工地36家,排查取缔“散乱污”企业2188家。一场场战斗的打响,带来了更多的民生福祉,“周口蓝”成为朋友圈日常刷屏的重要内容之一。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市大气质量达标情况均居全省前列,PM2.5年均浓度58微克/立方米,与全省平均值61微克/立方米相比低3微克。我市PM10年均浓度103微克/立方米,与全省平均值持平。2018年全年我市优良天数204天,全省平均192天,高于全省平均天数12天,全省排名第4,大气质量保持着持续向好态势。
做好水文章
周口水质向好发展
周口依水而立。沙颍河是周口的母亲河,这条奔腾的河流如血液般注入周口人的每一寸肌理。
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万政介绍,市环保局在重点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方面,以保护好水、治理差水为重点,按照“一河一策”的基本思路,实现差异化治污、精细化管理。针对沙颍河、贾鲁河、洺河、汾泉河污染源特点,制订了《周口市重点河流达标方案》,将治污任务逐一落实到汇水范围内的排污单位,明确了防治措施及达标时限。
2018年我市下发了《周口市2018年持续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将水攻坚任务进行了部署、分解,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加强对各县市区和攻坚办成员单位重点工作的督促督导,列出目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到位;加强调度,按照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要求,采取周调度、月调度、季总结、月通报等方式,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开展。
我市环保部门在保障水环境安全稳定方面,将防范重大水污染事故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及时调度了重点工厂企业、河流水质断面、饮用水水源水质数据情况、变化趋势;不定时对市控以上重点排水企业、水质断面、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敏感区域污染隐患进行检查,对全市市控以上地表水目标考核水质断面周边可能造成水质污染的环境问题进行排查、整治。2018年全市共清理断面河道长度227824米,清理垃圾5824吨,旱厕整治50个,关闭养殖场12家,封堵排污口180个,取缔网箱养殖421个。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以改善农村地区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垃圾清理、河道整治为重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动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粪污治理设施,实现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鼓励规模较大、人口集中的村庄因地制宜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住分散的村庄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无(微)动力处理设施、氧化塘等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逐步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
截至2018年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6%以上,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市11个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目标值要求,累计达标率 93.2%。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11个流域重点工程开工率100%。其中,扶沟县、郸城县、太康县、沈丘县共7个项目已完成,完成率64%;淮阳县、港口物流园区、川汇区4个项目在建。土壤监管体系全面完善,形成了土壤污染环境监测能力。建立了用地污染地块名录,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初步控制,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呈下降态势。
以问责利剑
倒逼环保责任落实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研究一次生态环境领域问题,在市委工作计划、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做到了环境保护工作年初有部署、有方案、有督察、有考核。当前,周口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组成部门切实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担当,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新修订了《关于印发周口市党委、市政府及职能部门环境保护职责的通知》,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夯实了各级党委政府的环境治理责任,形成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的环保监管机制。
在全市干部作风纪律大整顿通报大会中,有三次均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旨在以作风攻坚助推污染防治攻坚,以实际行动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市委书记刘继标在会上斩钉截铁地说,坚决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政治责任丝毫不能懈怠,问题整改丝毫不能放过,督查问责丝毫不能手软。
在这三次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的作风纪律大整顿通报大会中,我市部分县市区和多家责任单位因环保工作推进不力被通报批评并在大会作深刻检讨。刘继标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生态环境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抓整改,凡是在整改中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尽责、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的,市委、市政府坚决严肃处理。
今年以来,我市环保工作共经历两次环保督察。6月份的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共交办我市环境问题121件,10月份的省委、省政府第四环保督察组共交办问题402件。这两次督查发现的问题当中,项城45件,淮阳49件,郸城38件,鹿邑18件,商水59件,西华41件,扶沟33件,太康57件,沈丘61件,东新区6件,川汇区37件,港区2件,经开区10件,黄泛区6件。
中央督察“回头看”、省委、省政府环境督察期间, 我市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核实,第一时间整改,第一时间反馈。对于督查发现的问题,迅速行动,不搞弄虚作假。坚持每日对环保督察交办案件、案件查处情况、办理结果在电视、报纸、政府网站、环保局网站上进行公示。同时在《周口日报》、周口电视台、环保局网站、周口环保之家微信公众号设立曝光台,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公开曝光,曝光30期,曝光问题387个,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职责。
铁拳治污、铁面执法、铁心问责、铁腕执纪!2018年是我市环保攻坚的关键一年,全市围绕治污减霾、扬尘污染防治、黑臭水体治理、重型车辆管控等重点工作,环保攻坚初战告捷。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利推进,周口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心越来越大,信心越来越足,力量越来越强,势头越来越猛。
站在辞旧迎新的新起点,2018年,治污攻坚战硕果累累;2019年,环保攻坚压力有增无减。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更加美丽宜人将成为每个周口人的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