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6日
第03版:扶贫·环保 PDF版

合力托起贫困群众全面小康梦

——全市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扶沟县30MWp光伏农业生态大棚项目。 记者 吴继峰 摄

首席记者 李凤霞

党的十八大以来,周口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围绕省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六大行动”“四项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战略行动,走出了一条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新路子。2018年8月1日,沈丘县顺利脱贫摘帽。201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95.47元,较前年同期增长9.1%,高于全省同期平均增幅水平0.4个百分点。

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不达目标誓不收兵

“脱贫路上,决不落下一户一人!”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更是神圣使命。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以上率下、常抓严管,“四级书记”抓扶贫,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坚如磐石,以行动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细。

脱贫攻坚,关键在落实。近年来,我市狠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工作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新标杆、推进发展的好机遇,脱贫攻坚的澎湃合力浩荡而来……

为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石,我市建立健全了三项机制、两项制度、一个责任体系的责任落实格局,确保了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周口落地生根。建立脱贫攻坚领导机制。在市级层面,建立市级领导干部联县挂乡包村到户制度,明确29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7个重点县和29个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在县乡层面,为各乡(镇)配备一名专职副书记,实现村级脱贫攻坚责任全覆盖。建立驻村帮扶长效机制。在每月扶贫日工作基础上,把每周五定为全市“扶贫日”,所有帮扶责任人全部入村入户开展工作,并至少办一件实事。市县两级派出1031个工作队,实现了村级脱贫责任组对有脱贫任务的行政村全覆盖,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村全覆盖。

为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我市还建立了层层压实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要陪同,直奔现场,开展以暗访为主的督查巡查。

健全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制度。对脱贫攻坚优秀干部采用“火线优选”等方式,优先考虑提拔重用。近两年,市派驻村干部提拔13名、重用1名,县派驻村干部提拔52名,其中2018年提拔14人,重用12人,表彰市级以上荣誉470人。

结合实际突出优势 产业扶贫带动攻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这张温暖民生的答卷里,蕴含着一次次精准的发力。 近年来,我市狠抓政策落实,“四场硬仗”力促稳定增收,“四大行动”提升保障水平,“四项工程”改善生活条件,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重大专项工作为抓手,分路并进,协调联动,打好政策组合拳,真扶贫、真脱贫的良好态势日益显现。

产业扶贫发力。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摘“穷帽”、拔“穷根”、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坚持长短结合、大小结合、引扶结合,统筹谋划扶贫产业发展,形成了种、养、加、光(渔光互补)、游、电六种业态,探索出“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形式。截至目前,全市发展农民合作社累计达到1.77万家,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达到4600家,217个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带动脱贫,带动贫困户1.47万户。几年来,全市分三批培育市级产业扶贫基地213个,实现关联扶贫户年收入增加900至1800元,有效带动22.6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持续增收。通过发展产业,基本实现了每个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培育发展1-2个优势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户有1-2项稳定增收渠道。

就业扶贫提速。统筹人社、农业、扶贫、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春风行动”专项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就业、创业、维权等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全市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已就业人数3.02万人,就业率87.21%;累计开发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8500多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筛选认定市级标准化扶贫车间320个,带动群众实现家门口转移就业1.69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765户。

生态扶贫做实。陆捷园林等20家绿化公司大力发展林产工业、林下经济、木本油料、森林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带动7000多名贫困人口增收825.75万元。全市累计选续聘2842名生态护林员,确保5个贫困县森林资源管护无死角,实现了“一人护林,全家脱贫”的目标。

金融扶贫助力。2018年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1.99亿元,带动贫困户7.74万户;“政融保”产业扶贫融资项目41个,授信扶贫资金14.2亿元,发放扶贫贷款7.7亿元,带动贫困户1.17万户,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提供了更多的风险保障。

健康扶贫“应保尽保”。资助43.83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资金2852万元;全市门诊救助4432人次,发放补助资金428万元;全面实施重特大疾病住院医疗救助,住院救助9.58万人次,发放补助资金1.27亿元;开展先诊疗后付费医疗机构276家,累计实施先诊疗后付费21.97万人次,累计免收住院押金5.90亿元。

教育扶贫阻断传递。学前教育阶段发放建档立卡生活费860.6万元,发放学前教育保教费1243.71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发放建档立卡省定营养改善计划费用2080.16万元,发放寄宿生生活补贴1.64亿元,其中建档立卡5356.28万元;普通高中阶段发放国家助学金9882.7万元,其中建档立卡3390.63万元,发放建档立卡等四类学生免学费1783.03万元、免住宿费633.92万元;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发放国家助学金3724.44万元,其中建档立卡462.36万元,发发放国家免学费5675.7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496.09万元。投入资金3.9亿元为1122所学校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任务。   

扶贫助残送上关爱。认真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60元制度,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935.99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603.99万元。

危房改造成效明显,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1.79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4万户),拨付资金2.68亿元,超额完成省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脱贫道路更通畅。修建农村公路2291公里,是省定责任目标任务450公里的5倍,贫困村实现行政村道路、客车、邮政“三通。

安全饮水有保障。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在2017年底已全部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前一年完成任务。

电网光纤全覆盖。全面完成45个深度贫困村和160个行政村的电网改造任务,贫困村实现户户通电、村村通动力电。

美丽乡村迎面来。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开展“六改一增”,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显著改善。

全市各地各部门正将脱贫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个贫困群众身上,以实际行动做到了“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抓重点补短板 强基固本保质量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短板和难点,全力打好精准基础、夯实基层党建、解决难点等硬仗,既分路并进,又协调联动,打好政策组合拳,真扶贫、真脱贫的良好态势日益显现。

夯实了精准基础。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程序,扎实开展2018年度贫困对象管理工作。全市完成新识别贫困户2981户1.00万人,贫困户脱贫退出4.48万户15.45万人,246个贫困村出列,扣好了精准扶贫的第一粒“扣子”。

建强了基层组织。广大驻村干部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培养后备力量,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建强了基层组织。全市驻村工作队组织党员学习1.6万余场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176人,发展党员1282人,培养村后备干部3048人,整修村室1010个,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1.28万次。

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驻村帮扶、“扶贫日”办实事、“大宣传大落实大整改大提升”等一系列走村入户专项活动,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急难问题,开展便民服务8.82万次,化解矛盾1.35万个,慰问困难群众27万余人,资助贫困户299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84万人,圆梦微心愿2.24万个,组织义诊2900场21万人次,新修文化广场96.4万平方米,密切了干群关系。   

畅通了信访渠道。市、县(市、区)两级全部建立了扶贫公共服务热线机构,实现了热线电话、手机短信、邮箱接收全覆盖。全年市级信访部门共接收各类信访1393起,其中政策咨询电话1248起、投诉类信访件145起(其中省扶贫办转交28起),已全部办结。

解决了难点问题。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全市共认定农村特困人员5.87万人,累计发放资金2.75亿元。敬老院升级改造基本完成,共改造敬老院120所、3000余间、4.6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太康“五养模式”(集中供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邻里助养),保障特困群体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居。截至2018年底,全市集中供养2.39万人,完成率达到37.70%,独居老人合户数4.87万人。

一诺千金,有诺必践。一场没有退路的脱贫攻坚战已经全面打响。外部支持更为有力,内生动力更为澎湃,如今的周口大地,市委、市政府正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一鼓作气、决战决胜,三川大地响鼓劲催、旌旗如画。

2019-04-16 ——全市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62850.html 1 合力托起贫困群众全面小康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