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冬天的病要在夏天治?
冬天的病,简单说就是在冬天容易发作或容易加重的疾病。我们在夏天疾病缓解期的时候进行治疗,以减少在冬天发作次数、缓解发作程度的疗法,就叫做“冬病夏治”。“冬病夏治”一直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方法之一,作为一种治病和养生的方法,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记载。冬季天气寒冷,是哮喘、支气管炎这类慢性病的高发期。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机体抵抗力差,容易犯病。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者彻底根治疾病,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说到“冬病夏治”,人们马上想到贴膏药,其实,“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并不仅仅是贴膏药那么单一,除了穴位贴敷,“冬病夏治”还包括艾灸、拔罐、刮痧等方法,这些方法也都是“夏治”增强疗效的重要治疗手段,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3.“冬病夏治”主要针对哪些疾病?
很多疾病均可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如慢性支气管炎、咳喘、反复呼吸道的感染、儿童免疫力低下、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等。治疗中,重视辨证论治,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正如古人所云“外治必如内法,明阴阳,识脏腑,求其本”。
4.贴敷的疗效好坏,跟哪些因素有关?
穴位贴敷的疗效好坏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关键在于穴位的选择;其次,“三伏贴”药物的选方、用药都有很大的关系;再者,患者贴敷期间注意避风寒、饮食注意忌寒凉;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合理选穴、配穴也尤为重要。穴位贴敷贵在坚持,“三伏贴”加“三九贴”,坚持3至5年。
5.穴位贴敷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是反应明显属正常。药物敷贴后,有的人会有刺痒的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有1%至5%左右的人可能会起疱,这些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因此皮肤起疱、反应明显的病人疗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但为了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挠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引流,外涂消毒液,并及时就医。
二是要保持连续性。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一些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继续治疗,使得疾病迁延难愈。
三是抓住有利时机。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这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易渗透到体内。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这两个时间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可见,三伏贴敷与三九贴敷是提高患者御病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四是遵守固定疗程。“冬病夏治”,三伏为一个疗程,今年中伏二十天,因此有了加强贴。一般需连续治疗3至5年,也就是3至5个疗程。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而且,还要治养结合。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生活习惯上有所克制,不要贪凉饮冷,应该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五是少吃冷饮。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六是清淡饮食。“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饮食调养上,要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不宜过食肥甘厚味。绿豆、莲子、薏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较适宜。
七是保证睡眠充足。每晚保持7至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物直达病灶。
八是保持乐观的情绪。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闷热,会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这种情绪。
此外,咳喘伴有吐黄痰、咯血、发热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贴”治疗。另外,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疾病,或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以及孕妇,都不适宜贴“三伏贴”。还有,婴幼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应遵医嘱,宜勤加观察,皮肤发红应立即去除敷贴。
6.“冬病夏治”也挑人吗?哪些人不适合进行贴敷?
“冬病夏治”虽有效,但并不适用所有人。“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性属寒的患者或体质偏寒、阳虚的人,而不适合非虚寒性的疾病如痔疮、咳血等或体质阳热亢盛的人。
五种情况不宜进行贴敷。一是孕妇和处于月经期的女性。二是对药物及穴位贴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换用其他方式固定。三是严重皮肤病,如皮肤过敏、长疱、疖,以及皮肤破损者。四是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热、黄疸、咯血、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五是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重症糖尿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
(刘应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