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莉 通讯员 王飞 杭亚娟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财政部门紧盯“三高三优”目标和“三大攻坚”工作重点,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以赴狠抓收入,多措并举优化支出,积极保障民生改善和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支出需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增收,是财政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
2019年以来,面对减税降费政策压力,全市财政部门始终把依法组织收入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堵塞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为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三高三优”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1月至1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0.1亿元,增长10.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
在中央级财政收入增幅放缓的形势下,市县财政和相关部门准确把握政策,积极争取,财力和专项补助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截至目前,全市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91.3亿元、债券资金73.1亿元。去年10月份,我市又成功争取到财政部3亿元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奖补资金。
发展,为建设新周口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市综合运用PPP、政府购买服务、产业化基金等财政创新投入方式,争取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资金332亿元,全市财政累计拨付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15.63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256亿元,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城镇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我市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的通知》和《关于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采取多方激励、奖励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03.3亿元,增长7.5%,支出总量居全省第四位,支出进度居全省第一位。
民生,让百姓享受财政的阳光雨露
扫描周口财政的民生账单,“钱袋子”里的民生情怀逐一显现。
我市始终把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聚焦政策落实和支农惠农,积极整合资金,充分发挥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作用。截至去年10月份,全市共争取上级专项扶贫资金7.17亿元, 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4.6亿元,实际支出19.8亿元,资金拨付率80.75%;不断加大市本级财政脱贫攻坚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足额保障驻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生活工作经费等,目前已拨付资金1.5亿元。
我市建立学前教育生均综合财政拨款制度,持续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缓解看病难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促进就业创业,筹措安排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保障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顺利开展;足额安排资金,保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顺利推进,助力平安周口建设,保障“五城联创”工作顺利推进……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民生支出合计464.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
改革,成财政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财政工作的创新发展更是离不开改革。市直近300家预算单位全面完成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部门预算单位足不出户即可实现预算资金从申请到最终使用的全流程电子化处理,预算资金支付效率和资金运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我市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出台了《关于优化提升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有关问题的通知》,切实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坚持以绩效为导向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财政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减税降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一年来,我市将其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早安排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2019年1至10月份(税款所属期),全市落实各项减税降费20.54亿元,其中税收减免金额19.55亿元,社保费0.99亿元,企业政策红利充分释放。财政部调研组先后两次到我市调研,高度评价有关经验做法。
超额完成债务风险化解任务。我市采取“八个一批”措施,一债一策,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2019年1至11月份,已完成年度化债任务的193%。其中,市本级完成年度化债任务的187%。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