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贾志勇) 道路通畅、村庄整洁、空气清新、河清岸绿……淮阳区豆门乡新一届党委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村容村貌整治、“三散”治理、河湖“四乱”清理等统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乡风文明,如今处处可见宜居宜业的新景象。
整治人居环境常态化,让“庭院美”变成“村庄美”。该乡动员广大村民开展卫生大扫除,清理自家房前屋后杂草杂物,打扫周围背街小巷卫生,做到庭院干净,街道整洁,污水不横流,垃圾不乱倒,杂物不乱堆;各村由环保队长带队,组织专业环卫工人,配合环卫公司,重点清理高速、高铁沿线及路边、沟边、坑边、村头、地头废弃的秸秆、杂物、杂草,教育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整治乡政府驻地环境,拆除街道沿线违建彩钢房、违章广告牌,严禁店外经营,杜绝私搭乱建,实现街宽路净、道路畅通、集市繁荣;加强农村公厕管理,20个行政村均建立了公厕,一律免费开放并保持整洁;加快农村旱厕改造,2019年共完成15个村3541户厕所改造,完成全年任务的107.6%,居全区第一位。这些措施的实施,实现了乡村从“一处美”到“一片美”的华丽转变。
“四敢精神”治理“三散”,让清新空气与宜居环境融为一体。豆门乡发扬“四敢精神”(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较真、敢于碰硬),采取三项措施,以“三铁”(铁心部署、铁面检查、铁腕治理)治“三散”。一是摸清底子。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台账,并实行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将新发现的“散乱污”企业信息纳入清单管理,确保台账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无遗漏和企业信息全面完整。二是分类整治。对排查发现的“散乱污”企业按照“取缔关闭”和“整改提升”进行分类整治,下发《停业整顿通知书》。对取缔关闭类企业,按照“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除原料、清除产品、清除设备)标准进行清理;对整改提升类企业,按照“先停后治”原则,责令企业停产整治。在整治清理中,坚持全员上阵,联合执法,较真碰硬,做到决心大、信心足、声势大、成效实。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散乱污”企业网格化、常态化管理,建立“村监管、乡巡查”机制,每周开展一次巡查,对排查不彻底、上报不及时、清理整治进展缓慢的片、村进行督办问责。截至目前,排查“三散”企业46家,已整改27家,关停1家,取缔18家,“三散”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整治河湖“四乱”,让诗意与乡愁交织如画。豆门乡全面落实“河长制”,恢复沙颍河生态美景。该乡采取开会动员、领导带队督战、多部门联合执法、自拆和强拆相结合等措施,共拆除沙颍河沿岸非法码头4处12个;按照清单内容,分类制订方案,班子成员责任分包,领导带队、周密部署、联合执法、迅速行动,7天内全部完成河湖“四乱”问题整治18处40个。
倡树文明新风,让欢乐与文明携手同行。在文明乡风提升活动中,豆门乡大力开展“孝贤之家”“好媳妇”“好婆婆”“脱贫光荣户”“文明卫生示范户”“优秀共产党员”“致富能手”“优秀保洁员”等评选活动,投入8万元表彰228名各类先进典型人物;投资500万元新建非贫困村文化广场14个1.5万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体育器材14套,广场灯56个;成立文艺宣传队、广场舞队24个,定期开展文艺演出活动,让欢乐进万家,推动移风易俗。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更是留住美丽乡愁的民心工程。我们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凝聚力量,奋发进取,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豆门再立新功。”豆门乡党委书记张长银如是说。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