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2日
第06版:周口文化 PDF版

沙颍汇流话孙嘴

童建军

孙嘴早先称孙家嘴,是沙河、颍河汇流的地方。

走周口建设大道一直向西,斜跨过龙源路,便到了孙嘴村。村内的一条东西主路直通到颍河河堤,堤岸上下白杨成林、间杂些柿树、槐树和凌霄花等,浓荫匝地,望之蔚然。下得堤下,但见一桥横跨,河水清冽,水草丰美,野鸭凫水,舟楫自横,有垂钓者端坐岸边,岸上养蜂的老人则闭目养神,一派恬淡自然之象。复向南行,便是沙河和颍河汇流的三岔口处了,南望龙源路大桥清晰可见,西看则是碧水如带,天水相连,豁然之间,穿越千年,不由人不发思古之幽情而浮想联翩。

颍河古称颍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渎八流”中的“八流”之一,发源于中岳嵩山。沙河即汝水,俗称大沙河,发源于鲁山西大盂山,古称隐水、溵水。据民国二十二年《淮阳县志》,颍水“东经阳城县故城,过禹州、襄城、许州(今许昌)、临颍各界,东入西华境之习阳城(今西华县石羊村),又东南至李家桥入县境,又东南经毛庄、张田堤、刘家园,又东南至商水境之孙家嘴入沙河。习阳以上水道与古同,下与古异”;沙河“东北流经汝州、郏县、襄城,合湛、滍水,以抵舞阳之郭渡口。元季于此截断正汝,而汝水由别渎(指江河支流)行矣。又东过郾城,经西华宿寨集北(今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宿寨背汝,面召陵,寨北水南有故渠,即溵水也,以上汝水由别渎行,以下则元季新开河也。又经小窑(逍遥)镇,南经商水县邓城镇,又东南至孙家嘴,左有颍水入焉”。

《淮阳县志》的记载,大体可以说明当时颍河、沙河的走向和在孙家嘴汇流的情况。之所以讲颍水“习阳以上水道与古同,下与古异”,是因为习阳以下原本有条颍水古道(走今周口新街口向南而非东流,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填没湮废)。元惠宗至正年间,汝水泛滥,有司(官吏)自舞阳截断正流而约水东流,改道自大溵水经孙家嘴入颍,颍水不足以容,乃开新河,也就是自周口到槐店的沙河,汝水颍水合流后顺势东流,经水寨、槐店、界首、太和到颍州(今阜阳)注入古颍水下入淮,这条自元代末年才形成的河道就是今天的沙颍河(参见李法东《说说家乡的溵水河》)。

沙颍汇流由来久矣。《水经注》“颍水又过汝阳县北,大溵水西来注之”就指此。大溵水,即现在的大沙河,本由汝水溢出,《水经注》称其为别汝。大溵水在秦汉之前,流量不大,但西接秦晋,下连江淮,通吴楚,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三国时期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疏浚大溵水,称讨虏渠,以伐吴。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设淮颍水运使,杨子院运米由淮入颍,由颍入溵输于郾城,以馈淮西行营。北宋朝,都开封,需南粮北运,大溵水提供的水源大大提高了颍水通航能力。

元季新开河给周口的地理形制和历史带来了改变。明洪武年间,有移民在沙颍河北岸结庐成寨,是为西老寨,并形成双日墟集,名为永宁集。明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起,汝颍(即今沙颍河)是内航南粮北运最主要的漕道,大量货物由淮入颍到陈州颍歧口,再转输开封进而入京。朱仙镇、周家口、水寨镇、槐店镇等就因漕运而发展起来。永乐年间,在沙颍河南岸子午街(今老街)形成单日子午集,山西周姓船家冲子午街口处开设渡口,往来摆渡,周家口因此而得名。明成化年间,贾鲁河始通周家口,周口三川交汇、三岸鼎立的空间格局方始形成。

从历史上的水上交通来看,经孙嘴向西可达郾城,西北可达许州(许昌),向北可达朱仙镇、开封,向东可连江淮,实乃水之要冲。虽说是沙河颍河的交汇口,处于重要的枢纽位置,但较之于周家口,孙家嘴似乎鲜为人知,老的历史地图上也未见标识。溯源孙家嘴村名的由来,《周口市川汇区地名志》《三川文史资料——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记忆》里有这样的表述:姓氏族谱主要有朱、周、李、黄、赵、王六大姓氏;村名的由来相传过去村南有座古庙,庙内供孙祖像(一说为孙悟空石像),山西客商洪云顺在周口经营烟铺发家后,在村西颍河上建石桥一座,名孙祖桥,后演变为孙嘴桥,村以桥名,故名孙嘴。

上述孙嘴村的来历,用的是“相传”,具体什么年代不得而知。不过在《周口市志》(1994版)的大事年表里,确有两段关于“孙家嘴”的年代记录。一则是“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周家口北韩庄李姓在颍河修建孙家嘴浮桥”,一则是“民国28年(公元1939年)春,驻周口的国民党骑兵旅张占魁部,为阻击日军进犯,将周口西郊颍河孙家嘴桥炸毁”。又查1950年的《周口市街详图》之《周口市郊区详图》,“孙家嘴”已经简称为“孙嘴”了,而孙嘴隔河相望的则是“张寺园”,现在称“张柿园”。

虽有存疑,但大体可以推断孙家嘴村最起码是明朝以后才形成的。而且同孙家嘴地望息息相关的,还有一个别具一格的版本流传,那就是“颍川八景”之一的“颍歧春晓”。据有关文史专家的文章,此址位于沙颍交汇之“颍歧口”处,陇海铁路未通前,此处为东南数省通往秦陇必经水路,有石基木桥横跨河面。当年木桥东西两端,“酒肆茶舍栉比鳞次……巨柳成行,间植桃李,每值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朝晖微露,晓雾蒙蒙,颍沙水面,白帆点点,鸥鹭翔集,绿柳垂丝,桃李吐艳,绚丽迷人……后来捻军起义时,清军将林木伐尽……风景大为逊色”,又加之“抗战时期,大桥被炸毁……沦为荒村野渡”。

关于“颍歧口”的确切位置,后来的考证者说法不一。《明史》中有“永乐元年纳户部尚书郁新言,始用淮船受三百石以上者,道淮及沙河抵陈州颍岐口跌坡,别以巨舟入黄河抵八柳树,车运赴卫河输北平,与海运相参”的记载,《大明会典》《明太宗实录》等志书中也有相关记载,这其中“颍岐口”在今李埠口乡的高山顶当属无疑。将周口新街口处的颍水故道同“新开河”的分流处称作“颍岐口”也可视当时的历史语境而定。而将孙家嘴附近的沙颍汇流处称作“颍岐口”,笔者以为,更多的是一种演绎和引申了,寄托了人们踏青赏春、长亭祖饯、折柳送别的美好追求与浪漫情怀。

上世纪70年代,孙嘴和张柿园之间建起了一座桁架水泥拱桥,目前已经破旧。据了解,一座新的跨河大桥正在统筹谋划,并进行了初步选址和规划设计。同时,美丽乡村建设和水系治理及沙颍水上生态游项目也在积极推进。有道是“由来周口故事多,沙颍到处好风光”,我们期待着孙嘴、张柿园、沙颍河两岸,以及大周口有一个更新更美的呈现。

2020-06-22 童建军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03179.html 1 沙颍汇流话孙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