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1年09月24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人 民 至 上

——周口市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纪实

贾鲁河西华县聂堆镇鲤鱼滩险工段抗洪抢险现场。

贾鲁河扶沟县曹里乡徐家村段抗洪抢险现场。

西华县红花集镇护挡城村村民王经义在给刚刚补栽的包菜苗浇水。

记者 张劲松 任富强 文/图

阳光明媚,空气温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告诉我们今年的炎热酷暑已经终止。尽管早晚已经有些浓重的凉意,但白天还是略显燥热,“秋老虎”还有点恋恋不舍。9月下旬,从防汛意义上来说,“七下八上”已经过去,这也预示着今年的雨季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前那样暴雨倾泻、河流横溢的灾难也过去了。

经过周口人民两个多月来防汛救灾的努力,大地复苏,万象更新,被洪水扫荡过的土地上又冒出片片新绿,乡亲们脸上又绽放出昔日的笑容。农村集市上,再现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乡亲们的田地里,补种的庄稼、蔬菜生机勃勃;被洪水冲刷过的工厂里,擦去泥污的机器加大马力开始生产。所有洪水留下的灾难痕迹,都被英雄的周口人民洗刷干净。正是由于周口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省委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切实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全市没有造成一人伤亡。

在这场防汛救灾工作中,周口人民绘就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画卷之一: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迅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市委、市政府把防汛救灾作为头等大事,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暴雨如鞭,无情地抽打着周口大地!

7月20日晚,一切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晩至第二天凌晨!周口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灯火彻夜通明!

21日凌晨,周口市进入一级应急响应。

贾鲁河,默默流淌在豫东平原,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黑夜白昼,或弯弯曲曲,或一直向前。陡然间,它像一头发疯的野兽,水位暴涨,与堤顶齐平,平时几十米宽的河道变成了几百米、上千米,似有吞没一切之势。

周口,一瞬间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迅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1日晚,周口再次召开会议,市委书记安伟强调坚决确保全市安全度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周口一域的胜利,有力支撑全省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市长吉建军要求,周口全市立即进入紧急状态,抢大险、防大洪、救大灾,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1日至22日,省政府领导冒雨赶赴周口,指导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紧接着,24日、25日,水利部及国家防总相关领导陆续来周,就防汛救灾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本地降雨达历史极值、上游库容泄洪、多条河道境内汇流三重叠加,周口遭遇严重汛情。贾鲁河扶沟、西华段更是不堪重负,多处出现险情,部分河段出现漫堤,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

形势严峻!

扶沟危急!西华危急!周口危急!

一旦决堤,洪水将如离弦之箭,以高压之势疾冲而下,沿岸村庄、农田将被水淹没!更可怕的是,还将危及沿岸群众的生命安全。

值此危急关头,周口市广大党员干部坚决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闻“汛”而动,向险而行。他们以生命赴使命,风里、雨里、大堤上、洪水中,都有他们奋战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诠释着“灾难面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深刻含义。

据统计,本次洪涝灾害共造成周口全市170.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6.77亿元;农作物受灾214.19万亩,成灾141.68万亩,绝收46.33万亩;转移安置人员18.85万人、紧急避险人员35.24万人、设置安置点118个。

数字是枯燥的,可你是否想象过,如果在旧社会,遇到这样的洪灾,不知要淹死、饿死、病死多少人呢!不知要有多少人背井离乡,不知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生机。

可今年的洪水,周口全市50万群众有序转移,没有因为灾情死伤一人。

现年82岁的老太太陈凤英耳不聋、眼不花,说话也响亮。她说:“新中国成立前,遇到灾年,我逃过荒,要过饭,啥罪都受过,那时候,谁管你,渴死、饿死也活该。”说起安置点的生活情况时,她还说:“做梦也没想到会这么好,吃饭不要钱,还吃这么好,处处都有人照顾,现在的人呀,真是太有福了。”

诚如陈凤英所说,这次受灾后,党委、政府来了,民兵应急连来了,武警支队官兵来了,公安民警来了,消防救援队伍来了,医疗队来了,来自全国的慰问团来了,志愿者也来了……救灾队伍和爱心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灾民身边!

当洪灾来临时,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周口全市救灾及时、重建迅速,人心踏实稳定,社会秩序良好。走访中,受灾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共产党真好,感谢共产党救了我!”

画卷之二:红色基因 融入血脉——

当灾难来临时,周口广大党员干部勇斗滔天巨浪,守护万家灯火,他们是人民群众最坚强的靠山

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临危不惧、冲锋在前,谱写了一曲曲不朽壮歌,演绎了一个个英勇故事。

且不说市委书记安伟、市长吉建军每天不分昼夜指挥在一线、研判在一线,穿梭在各个险工段之间,也不说扶沟和西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如何身先士卒一线抢险。单就说说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和普通党员干部,他们在灾难中表现出的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精神,就足以令人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洪灾袭来,对周口的各级党组织是一次严峻考验。

“一个支部一段堤!”抗洪大堤上,处处党徽闪闪、党旗飘扬。

一时间,全市6749个党组织、105587名党员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带领群众抗灾自救,成立防汛临时党支部,积极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把“我是党员我带头”全面落实到防汛救灾一线。

“不行,会陷进去的!”“快点上来,危险!”

“我不能上去,保护河堤要紧,就是泥巴漫住我的嘴,也要把桩打上!”

7月25日凌晨5时许,贾鲁河西华县聂堆镇鲤鱼滩险工段,暴雨如注,河里洪水齐岸,咆哮着向东奔涌,由于长时间的浸泡,新加固的河堤开始一块一块滑坡塌方,随时可能溃堤。需要紧急打桩、筑坝加固,可当时又没竹笆铺垫,人站立在松软泥水中随时会有陷下去的危险。怎么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惊涛裂岸之间,鲤鱼滩行政村党支部书记金德长挺身而出!他毫不畏惧走到松软泥水中,身处险工之下,浑然不顾岸上镇领导让他立即上岸的命令,手扶木桩,像个泥人一样挥手致意让挖机快速压桩。岸上,抢险的人们早已经泪眼朦胧。在鲤鱼滩险工段,金德长所带的党支部始终没有让洪水漫过堤岸。

在西华县址坊镇吴店村同样演绎着一位村党支部书记、一位共产党员的英勇事迹。

“用绳子拴住我的腰,我下去!快,不能再犹豫了!”看着村内4600多亩农田被淹,村前村后一片“泽国”,吴铁锤恼了。

面对生死考验,吴铁锤无所畏惧,他连扎两个猛子,在水下摸索好大一阵子,终于把导链钩卡在几米深的泄洪闸门的下面。闸门提起来了,汹涌洪水顺着闸门打着漩涡流进颍河,聚集在他们村的洪水终于可以排出去了。

“你能赶快回来吗?家里进水了。”电话那头,张云鹏远在郑州的妻子刘凌云声音急促。“我在抗洪一线,我不能回去,我是警察,必须坚守岗位。”此刻,张云鹏鼻子一酸,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稍微稳定下情绪,他声音低沉地对妻子说:“咱俩都是共产党员,要听组织指挥,你是护士,暂停休产假,也赶快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吧。”作为周口市公安局抗洪突击队的一员,面对险情,张云鹏主动请战,冲上一线。然而,在守护周口这个大家园的同时,他在郑州的小家已遭受水淹,此时他的女儿刚出生两个月,妻子正在休产假。

扶沟县练寺镇党委书记司冰长期奔走在各个险工段,双脚磨破、喉咙嘶哑仍然坚守阵地、冲锋一线,她用实际行动印证了“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铮铮誓言。

贾鲁河扶沟县扶亭街道办事处六上村段是险情最大的河段之一,如果失守,将直接威胁附近的产业集聚区以及上百个村庄。从7月19日开始,这段长约4公里的河堤,党员、志愿者以及周边群众近千人使用沙袋近10万条,连续奋战了4个昼夜,他们用顽强精神和坚韧毅力筑起一道“铜墙铁壁”,牢牢把洪水控制在河道内。

得知家乡遭受水灾后,党员李军伟第一时间连夜驱车15个小时从打工地厦门赶回老家;党员李建华远在江苏打工,带领村民6人连夜回到家乡固守大堤;老党员张新合年近八旬,他央求着要交“特殊党费”;95岁高龄的老党员李长全还和村干部一起做通不少群众的思想工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洪灾袭来,周口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火速行动。狂风暴雨中、电闪雷鸣中,漫堤抢险现场、渗水管涌现场,无论白天黑夜,都能看到他们冲锋的身影。这些光荣的党员干部,不辱职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于洪峰来袭时勇斗滔天巨浪,在狂风暴雨中守护万家灯火,用责任和担当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红色赞歌。

他们,是周口千万人民最坚强的靠山。

画卷之三:“钢铁长城” 牢不可破——

英雄的民兵队伍,分布在贾鲁河各个险工段,打头阵、筑人墙、斗凶险,赤胆忠诚守护人民生命安全

“人在堤在,请党和人民放心!”这是全体民兵的誓言。

连日来,周口军分区所属的各县(市、区)民兵防汛抢险应急分队,始终奋战在防汛抢险第一线。

“你们是一支强大的力量,汛情就是你们的战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敢打敢战,你们要为身后的人民筑起一道坚固防线!”7月21日凌晨5时许,乌云翻滚,大雨滂沱,周口军分区司令员汤维政带领人员冒雨赶往贾鲁河扶沟段防汛一线,现场勘察贾鲁河高集拦河闸、双洎河摆渡口河闸以及河堤沿岸易发多发灾害的地段。与此同时,调兵遣将也在紧张进行中。

经周口军分区指挥部命令,鹿邑120人、淮阳80人、黄泛区20人的民兵队伍立即驰援西华险工段;川汇区立即组织民兵200人,重筑新北环贾鲁河大坝;扶沟组织民兵到韭园镇西梦亭村帮助转移群众60余人,成功从洪水中救出多名群众,并加固高2米、宽2米、长50米的河堤;淮阳区防汛抗洪连迅速出动80人、3台车辆,携带防汛抗洪器材及时去西华支援……

这里,讲几个民兵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故事吧。7月22日14时许,在贾鲁河西华县红花集镇杜岗险工段,洪水快要漫上堤岸,村庄和大块农田随时可能被淹。危急时刻,西华县人武部政委涂友佳、副部长王春艳组织带领200多名基干民兵,在险工段打桩投石,堆积沙袋,筑起1000多米长的新大堤,把河水结结实实锁在河道。西华县聂堆镇人武部副部长张双印驻扎在抗洪一线的前4天里,每天只休息半个小时,虽然中暑,仍然坚守一线。宋永辉的母亲由于癌症刚做完化疗,身体异常虚弱,正是需要照顾的关键时刻,他和母亲挥泪告别。刚刚复员的军人李富利在发生险情后,主动请缨上一线,他在大堤上4天4夜没有合眼。20日晚接到防汛抢险的指令时,涂有佳正好请假回到洛阳的家里,他的爱人躺在医院的产床上,刚刚生产。就在爱人虚弱的呻吟声中,在刚刚落地的宝宝哭叫声中,他强忍泪水,告别家人,立即归队。在这支抢险队伍中,离得最远的是原西华县人民武装部部长钱瑞,已经转业的他得知他的第二故乡——西华县汛情危急的消息后,在买不到机票、高铁票的情况下,连夜驱车1400公里赶到鲤鱼滩险工段,没日没夜地和洪水干上了。在抢险中,他英勇负伤,缝了11针之后仍坚守阵地。

据统计,防汛救灾工作中,周口军分区累计动用兵力近1万人次,动用工程器械装备102台,加固堤坝3.24公里,挖运土方6700立方米,转移群众3万余人。

与此同时,武警周口支队广大官兵、全市消防救援队、全市公安机关队伍持续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鏖战贾鲁河,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答卷。 

“人民子弟兵为人民!”在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得到了生动诠释,他们不愧“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他们的英勇无畏注定周口人民一定“胜天”!

画卷之四:民心凝聚 坚不可摧——

人民群众表现出的大公无私、不畏艰险,心手相牵、守望相助的崇高品质,展现出周口千万人民戮力同心的强大力量

“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有一个村的百余名群众勇斗已经上岸的洪水,他们的精神令人感动。7月23日中午13时许,贾鲁河扶沟县练寺镇西刘自然村段出现险情!由于水位上升,河道水面与岸齐平,眼看着河水漫上河堤,形势危急。在接下来的10多分钟时间,岸上迅速聚集了100多位党员、干部、村民,他们中有70多岁的老人、60多岁的妇女,还有13岁的孩子……他们在大型机械的紧张配合下,肩扛、人抬,3个小时筑起了一道长300多米、高50厘米的“心”的堤防,拦住了漫出的河水……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记者再讲几个普通群众的故事吧。现年71岁的村民张保丁按规定是要转移到安置点的,可他说,他体力还可以,他要为抗灾作点贡献。61岁的村民杨秀玲本来带着8岁、10岁的孙子在安置点里生活,听说村里的险情后,她把俩孙子安排给邻居,骑着电动车飞快赶来了。她说,守在大堤上,她心里踏实些!刚刚高中毕业17岁的刘梓璇、正在上九年级13岁的刘梓硕也来到大堤,他们也要为保卫自己的家园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村民何群立本来在安徽经商,在抖音上看到家乡遭灾后,彻夜难眠,早上5时就赶车回乡参加救灾。他说:“钱以后还能挣,如果家没了,我心里过不去这个槛。”村民张保德一行4人在山东滨州打工,听说家里遭灾后,他们连夜租了一辆轿车,夜里12时赶回了家乡。张保德说,虽然日夜守护,虽然很累,虽然吃方便面、喝矿泉水,这样他心里好受得多!说着说着,张保德捂住双眼,哭了起来,周围村民的眼睛也都湿润了。

抗洪抢险中,“父子兵”“母子兵”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在贾鲁河西华聂堆镇鲤鱼滩一处险工段,来自西华县聂堆镇黄岗行政村的54岁村民王继芳正和儿子王江坤一起抬运竹笆,加固堤坝。汛情发生后,王继芳父子分别从郑州、上海回家,保卫家园。王江坤说:“再远的路,我也得回来!”在川汇区防汛救灾一线,张爱玲和儿子王墨涵一起在防汛一线紧张战斗着。“叔叔,我要加入你们的突击队。”大学生张程向川汇区公安分局抗洪突击队领队提出申请,如愿成为抗洪突击队中的一员。

还有一位老村长,77岁了,他“顽固不化”,除了抗洪大堤,他哪都不去,他就是扶沟县曹里乡徐家村老村长尹安民。他硬是在河水齐岸的大堤上和年轻人一样挥锨铲土、共战洪魔。他说:“我宁愿累死,也不愿看到大堤决口。”

为了让防汛救灾一线抢险人员能吃到可口食物,西华县西夏亭镇吴庄村几名老党员带领20多名妇女,自发烙油馍支援一线。扶沟县残联退休职工曹霞联系朋友,每天买面、油、肉、菜等百余斤,4点起床支锅做饭,早上炸油条,中午和晚上烙油馍、做菜饼,然后开车送到贾鲁河扶沟六上、罗沟险工段,为防汛救援队员送去热乎乎的饭菜。  

在抗洪抢险斗争中,我们的普通群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他们展现出了周口千万人民戮力同心的强大力量,构筑了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人民防线。

画卷之五:一路有爱 春暖花开——

在转移和安置工作中,周口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整个防汛救灾过程全市无一人伤亡

截至7月30日12时30分,随着西华县红花集镇宁庄村民安全到家,该县因贾鲁河汛情而紧急避险转移的151186名群众全部安全回到自己家中。与此同时,扶沟县转移安置群众也在有序回家。

殊不知,在这场50万人的大转移中,全市无一人伤亡。

7月21日,一场与生命赛跑的紧急转移迅速展开。西华县西华营镇庞集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石进良,带领村干部把全村男女老少都转移到安置点后,心中还不踏实。“县委要求抗洪转移不能漏一家一户一人,俺村不知还有人没有?”为防万一,石进良立即返回村中,一家一户挨门排查。当进入双目失明的70岁老人张铁虎家时,他惊讶发现老人还在床上睡觉!他来不及多想,背起老人就走。75岁的老人李留根是扶沟县曹里乡彭庄自然村人,由于没有听从指挥及时行动被困在家中。洪水进村,积水1米多深,年迈的老两口根本没有能力涉水,村里停电,手机没电,连续两天没有吃饭。就在这命悬一线之间,周口市消防救援支队防汛救灾突击队队员及时赶到,二话不说,背起他们迅速转移。在消防人员的背上,李留根哽咽着反复说着一句话:“共产党好着呢!我知道共产党一定会来救俺!”

洪水下去了,该回家了,可西华县宁庄行政村的梁学兰老太太却抹起了眼泪。她说:“在这儿住十来天,这里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把我们的生活照顾得恁好,我不知道咋感谢他们才好。”她还说,安置点每顿饭不重样,还有牛奶、面包、水果,在家也吃不了这么好。

为了保障安置群众的生活质量,周口市相关县(市、区)都成立了综合协调、医疗保障、安全保卫、交通运输、志愿服务、应急保障、生活保障等7个专班,对于受灾群众做到应转尽转、不落一户,对安置点群众不但在物质上有保证,同时还在各个安置点安排放映爱国主义影片及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让安置点成为受灾群众温馨的“家”。

与此同时,来自周商、团体、企业、个人的爱心捐赠源源不断涌向周口,滋润着周口受灾人民的心田。最令人感动的是,维吾尔族同胞伊敏江·库尔班开着面包车从新疆喀什出发,载着一万个烤馕历时两天三夜,急行九千里路程来到周口,献上维吾尔族兄弟的暖暖爱心,体现了各民族齐心协力、共战灾情的深厚民族感情。

截至目前,周口市慈善总会共接收抗洪救灾捐款73695.77万元,河南省慈善总会拨款71003.05万元,所有款项都在按照周口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计划支出中。

防汛救灾工作开展以来,广大志愿者迅速集结,尤其是返乡大学生参与防汛救灾志愿服务热情高涨。因“志”而行,因“愿”而动,聚光成炬,温暖全市。防汛救灾一线那抹处处闪耀的“志愿红”,映出一道最温暖、最动人的风景。

画卷之六:奋发有为 开创未来——

周口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他们一定会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艳阳当空,白云朵朵,水位回落,贾鲁河恢复了平静。

面对灾情和疫情的双重压力,周口市委、市政府迅速把全市工作重点和精力转移到灾后重建工作上来,全力以赴做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此次洪灾,对周口人民来说,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财产的损失上,都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在党委、政府的悉心关怀指导下,勤劳勇敢的周口人民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如今,在绝收的土地上又长出了片片新绿,诞生了新的希望。

为了能够挽回灾害损失,我们的农民兄弟在自己饱含深情的土地上勤劳耕作,补栽补种。洪水还没退尽,大人小孩就顶着太阳扶苗、排水。9月11日中午,在西华县红花集镇护挡城村北的双狼沟北侧,村民王经义正在给刚刚栽下的包菜苗浇水。他说:“在上段时间的洪水中,我这块2亩多地的玉米全部绝收,看,就在昨天,我已经栽上了包菜。包菜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正好赶到春节前收获,还能卖个好价钱。”王经义还说:“春节后,我再种上春玉米,价钱高,好销售,明年8月上旬就能收获,之后再种上白菜,还不耽误明年种小麦哩。这样三季庄稼每亩地保守估计也要收入6000元。人勤地不懒,这样算下来,还能把今年的灾害损失捞回来哩。”

在红花集镇郑庄村,村民钱答拉正在补种的胡萝卜地里拔草剔苗。虽已正午,气温35度,豆大的汗珠一个劲儿地砸向菜苗,可他还舍不得回家休息。他绝收的15亩地,半月前已经全部补种上胡萝卜。看着10多厘米高的嫩苗青翠欲滴、长势喜人,让人不禁对这希望的田野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和梦想。 

为了让受灾企业及时复工复产,周口充分发挥“万人助万企”工作专班协调作用,助力企业发展。在西华县利兴牧业有限公司,洪灾造成公司养殖的湖羊死亡200多只。灾后,该县址坊镇党委、政府及时帮助公司排涝,修复圈舍。目前,该养殖场已恢复灾前生产规模的50%以上。扶沟县产业集聚区内的河南天誉动力机械公司,7月下旬的洪涝灾害导致公司的加工车间全部进水,直接经济损失达348万元,现在该公司生产已经基本正常。截至8月底,周口全市196家受灾企业已经全部复工复产。③7

2021-09-24 ——周口市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纪实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46927.html 1 人 民 至 上 /enpproperty-->